
腸病毒來勢洶洶,中醫、西醫、另類療法,大家莫不嚴陣以待。就中醫而言,中醫的治療方向是根據漢朝張仲景所創設的「傷寒學說」、清朝諸多醫家的「溫病學說」、「溫疫學說」、「時病學說」等理論基礎為架構,主要是增強身體的抗病能力。
以下簡介腸病毒所引發不同部位的症狀,以及適合使用的中藥藥材:
一、 上呼吸道感染:
症狀:發燒、喉嚨痛、頭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用藥:銀花、連翹、薄荷、牛蒡、大青葉、板藍根、藿香、佩蘭、蘆根、滑石等
二、皮膚症狀:
症狀:手口足產生水泡,或顏面、頸項、胸前產生類似德國麻疹的皮膚紅疹,以及表現在咽部的急性咽峽炎
用藥:清營湯、生地、牡丹皮、玄參、水牛角。
三、心腦血管病變:
症狀:急性心包膜炎、無菌性腦膜炎。
用藥: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至寶丹等。
至於腸病毒的預防,平常可服用以四神湯為主的中醫藥處方,以增強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