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7月15日表示,疑似腸病毒重症通報病例在六月中旬達到最高峰共65例,之後逐週遞減,目前已連續4週下滑;顯示民眾在暑假期間仍對腸病毒保持警覺,並落實防疫工作,目前疫情已獲控制。今年累計腸病毒重症確定病例至今共320例,其中10例死亡。
另外,台北縣衛生局呼籲,若家中的第一個幼童罹患腸病毒,第二個幼童受到感染後症狀會更嚴重,家長宜小心,避免孩童間互相傳染。日前汐止有一名男童便因同住的堂姊先行感染,而後感染腸病毒併發重症;衛生局也提醒,若發現幼童出現高燒、持續嘔吐、嗜睡、抽搐等疑似腸病毒重症的前兆,應盡速送醫救治。
南部疫情解除警戒,仍須提防登革熱
目前,衛生署已經解除高雄縣腸病毒重症的紅色警戒,然由於擔心九月開學後會有一波小高峰,防疫工作仍不可懈怠。因此, 縣府法制處也再次提醒醫療院所業者,應配合傳染病防治法規定,採取有關防疫措施,否則違者將受罰。此外, 高雄捷運公司擔心車廂成為病毒的傳染源,近日每天皆加強清洗、消毒,包括拉環、門窗、座椅,以及車廂外,減少乘客接觸傳染。
至於南部其他縣市,如屏東縣的腸病毒疫情也明顯趨緩,卻出現今年第一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病例。根據衛生局的登革熱疫情調查,7月高雄市也出現了群聚的本土性登革熱病例。進入颱風雨季,民眾除了要清理病媒蚊孳生源外,到高雄市也要避免被蚊子叮咬。
掌握時機及早處理,成大治療有成效
成大醫學院於20日慶祝小兒部成立20週年,並舉辦成果發表。針對台灣腸病毒71型感染回顧與展望,主任劉清泉表示,目前雖未發展出疫苗,但累積多年治療經驗,今年成大醫療團隊成功地救治了6例重症患者。他亦提到,台灣在1998年爆發405例腸病毒重症,其中78例死亡;這6例若發生在10年前腸病毒大流行,極可能成為死亡病例,但今年全部成功救回,以成醫今年治療6個達第3期重症病患為例,由於確實掌握病例的病徵變化,並給予適當醫療照顧,結果全在未動用葉克膜狀況下,成功脫離險境。
臨床經驗證實,若遭腸病毒71型感染,只要知道如何觀察是否有早期腦幹腦炎等嚴重併發症,及早送醫給予適當醫治,即可避免致命併發症。因此,今年通報腸病毒病例數雖多達300多例,但死亡率卻降低約20%,可見臨床治療成效已大幅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