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豆激酶是從納豆菌之中製造出來的酵素,我們可以更仔細地觀察一下它的構造。酵素是一種在生物上產生出來,能夠促使化學反應進行的觸媒,在生物體內,不斷有各式各樣的化學反應在同時進行著,酵素的任務就是負責讓這些化學反應能夠適時地依照生物自身的生理指令,順利地進行著。我們可以拿生物體內都擁有的消化機能為例。當我們嚼碎食物的同時,也將唾液與從口腔進入的食物混合,以及食物進一步被送到胃裡時。唾液和胃液裡面都含有所謂的消化酵素、就會產生作用,將食物分解,以利身體可以從腸子、肝臟等器官吸收。
酵素就是生物體內的催化劑,可以發揮極佳的功效,促使化學反應,能夠依循比較迅速、比較有效率的化學機制來進行。其原理是將原本不易直接作用的化學反應,透過酵素的加入,可以分解成多個容易執行、作用的化學反應。
納豆激酶的特殊作用、在進一步觀察納豆激酶的分子構造時,可以發覺即是起因於它的特殊形狀。尿激酶和t-PA等一般常見用來做血栓溶解劑的酵素,其分子結構全都是二個分子聚合在一起的結合方式,納豆菌卻不是這樣一回事,每個分子以非常鬆散的狀態連結在一塊,這種構造在生化領域上、稱之為單鎖環狀桿菌素構造。納豆菌是隸屬於枯草菌屬的細菌,不過觀察納豆菌以外的枯草菌屬,甚至大腸菌等等在其他的生物體內製造出來的酵素裡面、都沒有發現和納豆激酶一樣的分子排列方式。納互激酶擁有十分獨特的構造,可見一般。
納互激酶的獨特分子結構,所具備的特殊作用還在於,由其他微生物得來的酵素,通常對人體而言是一種入侵的異物,所以當它進入身體時,大部份時候都會引發過敏反應或者是發炎的症狀,可是納豆激酶不會引發這些過敏等的不良反應和發炎症狀。
從相關實驗來檢視納豆激酶,攝取納互激酶的受測者當中,並沒有出現任何引起過敏反應或者發炎症狀。納豆激酶的安全是值得肯定的。
納豆激酶溶解血栓,到底是運用何種的作用機制呢?先前節稍微提過,在血管內產生的血栓、是由一種稱之為纖維蛋白的凝膠狀物質組成的,肉眼觀察上看起來好像柔軟的布丁,不過當用鑷子切它時,就會發現不如肉眼所見的那麼柔軟、易切。再進一步瞭解這種被稱為纖維蛋白的物質,是由肝臟裡面製造出來,一種叫做纖維蛋白原的蛋白質,由大量專門責責使血液及血小板凝固的酵素結合在一起,組合而成的。 血栓自然給人不佳的印象,認為是造成心肌梗塞及腦梗塞等疾病的原因。不過,其實其發生機制是,身體為了負責修復受傷的血管,所以健康人的身體內隨時也都存在著止血這種重要的功能。只是一般正常狀況下,血栓在受傷的血管修復之後,完成階段性任務,身體自然會再發出命令,有專責溶解血栓的酵素,再把原本負責止血的血栓溶解掉。
一般健康人的體內,製造血栓的作用,以及相反效果將血栓溶解的作用是處於相互平衡的狀態下。但是如果失去了瓶衡,身體製造出來的血栓過多,無法溶解而殘留體內的話,就會因此引起一些麻煩的症狀。
再回頭來看納豆激酶,因為納豆激酶擁有單鎖環狀桿菌素的獨特分子構造,所以具有可以直接分解血栓構成單位—纖維蛋白的功用。同時對於健康的人來說,也具備活化人體血菅內的細胞所釋放出來的血栓溶解酵素(即尿激酶的特性)。因此納豆激酶擁有超強的血栓溶解能力。
納豆激酶對心肌梗塞及腦梗塞等危及性命的血栓症之治療及預防,出現了重大突破。日本的醫藥試驗是巖謹而仔細的,納豆激酶的藥品使用申請,仍在進行之中,相信得到許可之後,一定可以正式地造福臨床上諸多的血栓患者,更能以其低廉的價格對相關疾病產生有效的預防效用。雖說萃取納豆激酶濃縮製藥的藥劑仍在嚴謹、繁瑣的日本製藥程序當中,但納豆菌的食用已證實安全無虞。
相較於尿激酶、t_PK等的血栓溶解劑、屬於直接注射在患部的即效性使用。納豆激酶則能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尤其納豆激酶具有經口服用就可以產生作用的特性、使其能夠非常便利地充分發揮功能,因此能夠做為產生預防保健作用的機能性食品、可以溶解血管之中的血栓,有清除血液中的廢物、幫助我們確保血管暢通的功用。如此觀之,納豆激酶與其他血栓溶解劑之間,在運用的目的上可說不盡相同。
日本和歐美等先進國家。目前不斷地面對社會高齡化發展的挑戰、衍生出層出不窮的問題,老人化的會中頗為棘手的難關、是老人痴呆症的持績增加。而造成老人痴呆症的主要因素,是因為血栓所引起的腦細胞內血液循環不良。
隨著日益猖厥的癌症和文明病、慢性病的逐漸增加。現代人的飲食生活也應該不得不正視這個時代變革的時候了。在以往以肉食為主的歐美國家。醫學專家發現如此的飲食文化是引發癌症的主要原因,所以歐美人士逐漸重視這個問題,開始學習東方的飲食方式,甚至義大利還提出「慢食養生」的飲食主張,以推廣對速食文化的反動,同時也推崇多加食用綠色蔬菜。
原先美國人的飲食習慣中很令人吃驚的一點,就是他們餐點大部分都是大塊大塊的肉類料理,厚重的牛排是典型的代表食物、僅在牛排旁邊點飾一些馬鈴薯泥和水煮過的玉米、青菜。換句話說、肉是主食。蔬菜不過是副食而已。這是美國人幾乎都是胖子,肥胖成為嚴重問題,進而引起身體不健康的主要原因。
而其實更早之前,在美國就有不少的有識之士提出學習東方的飲食哲學,多食用蔬果、豆類、穀類食物,以妀善失衡飲食的重要性、在1970年以後、更有極度重視身體健康的族群注意到,以米為主食,豆腐、納豆等亙類和蔬菜為主的日本料理是理想的食物調理方式。豆腐和納豆之類的大豆製品也成為風靡一時的養生食品。
有趣的是台灣和日本,也拋棄了原本的飲食習慣卻漸漸地傾向於歐美力圖改變的飲食文化,肉類攝取增加的同時,也減少了蔬菜的食用量以及種類。漢堡等垃圾速食的氾濫也是主要的原因,不只有肉類的問題,像薯條等零嘴和小吃,為了迎合現代人的□味,使用大量的油脂,並以油炸的方式處理,以及可樂和果汁等糖水飲料含糖量都過高,這些動物性蛋白質油脂、高糖分食物的過度攝取,都威脅到現代人的健康。 為了回復應有的健康,防止癌症的文明病的增加。當務之急一定要減少肉類、油脂及糖分的攝取,改成多加食用蔬菜才是最重要的。因為蔬菜含有大量我們現代人人體所必須補充的營養成分。
儘可能地攝取多種類的蔬菜!除了想當然耳的食物纖維,蔬菜中到底還含有哪些豐富的營養素呢? 那就是大量的維他命和礦物質等基本的營養素。而蔬菜所擁有的效用更是不容忽視的。比如,最近我們常聽到可抗癌的β-胡蘿蔔素。體內進行造血功能時、不可缺少的葉綠素;褪黑激素則是一種可以防止老化的荷爾蒙等等,在在證實了蔬菜含有多重的營養成分。
不過可不是單一種類的蔬菜即含有豐富的營養素,所以一次大量食用同一種蔬菜,並不能享有蔬菜具備豐富營養素的特性。很多人習慣聽到新聞報導說其某某蔬菜好,就只狂吃某種蔬菜,從營養需要均衡攝取的角度來看,這種趕流行方式不但對健康的維持毫無幫助,甚至反而導致某些營養素的缺乏,比如甘藍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但幾乎沒有維他命K及葉酸,大麥草含有豐富的食物纖維質但也幾乎不含維他命E及維他命B,就像人類一般,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所以蔬菜的營養成分以及含量,也會依種類不同而有所不同。
而且同樣的維他命及礦物質,也會因其所存在於不同的蔬菜、經食用後會發生營養素迅速被身體吸收與慢慢被身體吸收兩種截然不同的情形。甚至這些營養素還分為耐熱性高與耐熱低性者、脂溶性與水溶性的差別。
總而言之,大量的食用同一種蔬菜、雖然不致於過量攝取其含有的營養素,但是可能會導致該蔬菜所不其備的營養素缺乏的缺點,一般來說,雖然攝取量少。但是食用的蔬菜種顃多、仍然比大量食用同種蔬菜來得有益,營養攝取均衡、才有助於身體健康的維持,進一步發揮改變病症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