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都是最後一天
「最後的演講」 啟發心中最真摯的熱情
2008年,《最後的演講》上市48小時首刷40萬冊即售罄,二個月內,全球銷售量即衝破200萬冊!驚人的銷售記錄,不啻說明了人們渴望了解如何真誠踏出生命中每一步,更代表了許許多多現代人,正口耳相傳著書中所要傳達的動人意涵。
將僅剩的生命燭火,轉化為生命動人的璀璨
《最後的演講》作者蘭迪‧鮑許教授不但是一位熱情、風趣的大學教授,更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事業、家庭兩得意的他,卻在46歲那年,被診斷出罹患胰臟癌。2007年8月,醫生表示,蘭迪教授體內的癌細胞已經轉移,他可能只剩下3-6個月的生命了。
「我們改變不了事實,只能決定自己要怎麼因應。我們改變不了上天發給我們的牌,只能決定怎麼打這手牌。」2007年9月,蘭迪教授應學校之邀,發表了一場演說。雖然籌備的過程中,蘭迪教授面臨了許多艱困的抉擇。但家人的諒解與自身的準備,使這場演說成為當年最精彩的誠摯演出。
感動全球的演出 為夢想投入不可思議的力量
這場感人的演說,除了激勵現場400位來賓之外。透過網路,蘭迪教授感動了全球各地的民眾,引發各界熱烈討論。這場充滿幽默、啟發性及智慧的演講廣獲迴響,之後,由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傑弗利採訪了蘭迪教授53次,寫成了這本精采豐富又讓人動容的《最後的演講》。
《最後的演講》一書,主要是傳達蘭迪教授在卡內基美隆大學所舉行的一場名為「全力實現兒時夢想」的演說。其實,蘭迪教授的成長歷程,正是追尋與實現夢想的最佳示範。事實上,即便成為了人人稱羨的大學教授,蘭迪教授仍不斷為自己的夢想投入心力。
心存感激 勇於追夢
除了努力追夢、築夢的勇氣之外,蘭迪教授還擁有一顆感恩的心。當天的演講中,他勉勵所有人應隨時心存感激,多想別人,少想自己。蘭迪教授用他的真誠與感恩,打動了周遭所有的人。看完《最後的演講》一書,時任美國總統的布希也親筆致函蘭迪,感謝他為所有人樹立了不可動撼的典範。
有關那次動人的演說以及《最後的演講》一書,其實談的並不是死亡這件事,而是人生中的每一個重要時刻,包括克服障礙、實現兒時夢想、幫助別人實現夢想、把握每一個當下。這種種,不僅是你我以及每一個懷抱夢想的人所需要的,更是蘭迪教授打算在未來20年,要教給3個子女的事情。
相信《最後的演講》,一定能讓您與您的孩子,重新體認生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