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退化性關節炎 「溫水效應」最好
退化性關節炎的主要症狀是痛、腫、麻、僵硬或活動困難等功能障礙,發生在活動頻繁的關節處,如:頸椎、手指關節、膝蓋、腰椎、髖關節…等。如果發生在髖關節,就叫做退化性髖關節炎、髖關節骨關節炎或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常見的典型症狀是髖關節的軟骨退化,產生骨刺或多餘的骨質增生。致病的病因大多為老化、體重過重、活動過量或受傷…等;好發在中高年齡層身上。
目前針對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方式,包括休息、物理復健、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等;而在日常生活中,也必須做到減輕關節受力的保護政策,例如:減輕體重、減少上下樓梯或爬山、走動或站立的時間不要太久、盡量不要用跪、盤腳或蹲著的姿勢。還有,關節炎患者最應注意的是限酒,因為酒精會干擾關節炎藥物的療效,甚至有些患者若在服藥時喝酒,還會引發嚴重副作用,也會使病患骨骼變得脆弱,並使體重上升,進而又造成關節的壓力。
另外,別忽視運動對於關節炎的緩解作用,健走、太極拳…等,都能增強關節附近肌肉的力量;其中,獲醫學界推薦的運動就是「水中運動」,也就是「水療」。專家指出,由於水有浮力,可以支撐關節,減輕關節所承受的壓力,促使關節更能自在地活動;而水的阻力也有助於鍛鍊關節肌肉的強度。因此,對關節炎的復健有所助益。
在此,建議關節炎患者的水中運動,選在溫水游泳池進行,藉以達到放鬆肌肉,減輕疼痛與僵硬的療效,但必須密切注意水溫。此外,更有醫師建議最好在清晨展開日常活動之前施行,因為這是關節炎疼痛和僵硬最嚴重的一段時間;若您是上班族,早上時間有限,也可選在一整天活動之後的傍晚或睡前,除了幫助肌肉與關節放鬆,也能為一夜好眠做準備。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2010.3.18「退化性髖關節炎藥物 加減變化更重要」、國民健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