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認識:
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鹼性的,pH值大概是7.35到7.45之間,但隨著體外環境污染及不正常的生活、飲食習慣,使我們的體質逐漸轉為酸性。人體的體液偏酸的話,細胞的功能就會變弱,人體的新陳代謝就會減慢,廢物就不易排出,腎臟、肝臟的負擔就會加大。 據統計,85%的痛風、高血壓、癌症、高脂血症患者,也都是酸性體質。因此,醫學專家認為:人體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 |
疾病營養:
若想擁有一個健康的體質,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從改善自己的飲食習慣著手。簡單地說,就是透過多吃鹼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就能直接調整體內酸性環境。 那些食物最能改善體內的酸性環境呢?海帶可以說是鹼性食物之王,多吃海帶能有效調整酸性體質。所以平時如常感到勞累、疲乏、渾身痠痛,不妨多吃海帶。此外,人們常說喝茶能解乏,除了茶葉中的興奮成分外,茶鹼能「中和」體內的酸性物質,也有緩解疲乏的作用。 |
飲食原則:
1、飲食結構:現代人飲食中的主食往往是精米、白麵、雞鴨魚肉蛋,而這些都是酸性食物,因此,長期攝入過多的酸性食物是導致人體酸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2、運動: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可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酸性物質。 3、減輕心理負擔:壓力得不到釋放,便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導致體質的酸性化。 4、不良嗜好:菸、酒等都是典型的酸性食品,極易導致人體的酸性化。 5、生活規律:如徹夜唱卡拉OK、打麻將等無規律的生活,都會加重體質酸化。 6、環境的嚴重污染:由於飲用水、農作物、家禽魚蛋等造成嚴重污染,人們攝入這些含有害元素的飲水、食物和吸入有害空氣,其中的酸性物質也會滯留在體內,逐漸造成體質酸性化。 |
常見食物的酸鹼性一覽表:
強酸性:蛋黃、乳酪、白糖、西點、柿子、烏魚子、柴魚等。 中酸性:火腿、雞肉、鮪魚、豬肉、鰻魚、牛肉、麵包、小麥、奶油、馬肉等。 弱酸性:白米、花生、啤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蜆)、章魚、泥鰍等。 弱鹼性:紅豆、蘿葡、蘋果、甘藍菜、洋蔥、豆腐等。 中鹼性:蘿葡乾、大豆、胡蘿葡、番茄、香蕉、橘子、香瓜、草莓、蛋白、梅乾、檸檬、菠菜等。 強鹼性: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天然綠藻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