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認識:
當胃、十二指腸有炎症、逆流、腫瘤,或胃液分泌發生改變時,會延緩胃的排空速度,累積在胃部的食物就會不斷對胃壁產生壓力。 另一方面,食物在胃內過度發酵後,會產生大量氣體,使胃內壓力進一步增高,胃上腹部會產生飽脹、壓迫感、脹氣、連續性放屁,嚴重時會伴隨出現疼痛、噁心、嘔吐的情況。 |
疾病營養:
胃脹是因為長時間飲食無規律、無節制,引起的胃腸功能減弱。首先要控制飲食,吃得清淡並食用天然食材,減輕胃腸道的負擔。其次,可以適當飲茶,因為茶葉有解油膩助消化之功效。另外,胃脹者應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細嚼慢嚥,保持情緒穩定和愉快心情,平時適量身體活動,才能改善腸胃功能。 |
飲食原則:
1、以少量多餐方式進食。 2、消化不良時,宜吃單一食物,待消化後才吃另一食物。 3、烹調採蒸、煮、燉方式,且糊泥狀的食物較容易消化。忌吃煎、烤及油炸的食物。 4、飲食仍以六大類食物為主,盡可能廣泛選擇各種食物,以獲得各類營養素。 5、忌刺激性的食物:咖啡、酒、肉汁、辣椒、芥茉、胡椒等。 6、避免產氣食物,如地瓜、洋蔥、花椰菜、馬鈴薯、高麗菜、豆類等。 7、忌吃年糕、粽子等糯米類製品,以及各式甜點、糕餅、油炸食物及冰品類食物。 8、瓜類宜單獨吃一種。 9、不要同時吃澱粉和蛋白質食物。 10、不要同時吃水果和澱粉食物。 11、不要同時吃水果和蛋白質食物。 12、甜性水果與酸性水果勿混合吃。 |
生活習慣調整:
1、進餐時要放鬆,保持心情愉快。 2、吃飯要定時定量。 3、進餐要細嚼慢嚥,飯後略作休息再開始工作。 4、不抽菸、不喝酒、不要純吃澱粉含量高的食物。 5、生活要有秩序,不要熬夜,減少無謂的煩惱,心情保持愉快。 6、餐後要散步至少30分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