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拉克颱風造成台灣南部各地嚴重水災,炎夏加上淹大水,溼熱的環境便成為黴菌、細菌等致病原的溫床;因此,環境的消毒與清潔、個人的衛生尤顯重要。有鑑於此,行政院衛生署請各縣市衛生局加強餐飲衛生稽查,並著重在飲水衛生與食材保存、使用上。

- 無良好水源及廁所衛生不符規定之餐飲業者應暫停營業,以免交叉污染,造成食品中毒發生。
- 製作食物之前,應將手部洗乾淨,勤洗手,以杜絕傳染。
- 若食品遭到水淹,為確保安全,應丟棄,不要食用。
- 業者不供應生食,食物應充分煮熟。
- 魚貝類食材未經適當條件保存,易造成腐敗而引起組織胺中毒,不可以供人食用。
- 停電地區,為確保飲食安全,冰箱內不應再食用。
- 刀、砧板、容器、鍋、盤之清潔與衛生需特別注意,以防污染,最好用沸水沖洗後使用。
- 由於稀釋過後之漂白水澄清似水,包裝之瓶上應黏貼或以不褪色筆書寫警語標示,避免誤食。
- 發生食物中毒事件,除立即送醫外,應立即通知衛生單位前往調查處理。

- 飲用水一定要煮沸後才能飲用,不可生飲自來水、井水或天然水源的水(如溪水)。
- 限水期間,應使用自來水或市售GMP標誌、且在有效日期內之包裝飲用水。
- 地下水源水質如未經檢驗合格請勿飲用。
- 如為特殊情況,須使用地下水源為飲水者,其水應有過濾系統,加上消毒、煮沸;另外,濾心須經常更換。
- 停水期間應關閉抽水馬達,以免造成管路負壓,導致輸水系統受到污染。


另外,有關廚房用具及餐具之消毒,以及庭院、水溝或其他潮濕處等環境消毒請參考「注意環境衛生 防止傳染病造成二度傷害」一文。無論是環境清潔或食品衛生,動手做就對了!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