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料理最能滿足人類對鹹味的要求,但可別過度灑鹽啊!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要超過2400毫克,相當於1茶匙或5公克食鹽;然而,根據國民健康局的統計,國人每日鈉攝取量高達三、四千毫克,遠超過鈉鹽攝取之建議量。

鈉是礦物質的一種,具有調節生理機能的作用,一旦不足,就會覺得疲勞、倦怠、人「鹹鹹」;但若吃得過多,不但易使水分滯留體內,造成水腫,還會流失身體的鈣,影響骨骼發育。更有研究證實,長期攝取高鈉食物,易罹患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中風、胃癌…等重大疾病。
不過,知道與做到是兩回事!根據統計,超過九成的民眾知道高血壓患者需要限制鹽分,但卻有近4成的高血壓患者傾向吃下含鹽份較高的食品,也有近六成的高血壓患者不會注意包裝上所標示的鈉含量。
食鹽是鈉的主要來源!1公克食鹽便含有400毫克的鈉。行政院衛生署建議高血壓患者一天只能攝取1茶匙食鹽(1茶匙=5公克),若能從原先的飲食中減少一茶匙鹽,收縮壓約可降低5毫米汞柱,舒張壓也可降低2.5毫米汞柱;並且降低心臟病與中風死亡率。

除了食鹽之外,鈉也可從天然食材、食品添加物或中藥材中獲得;其中,特別要小心調味料的用量。根據衛生署食品資訊網針對調味品鈉含量的換算方法:1茶匙食鹽= 6茶匙醬油 =10茶匙無鹽醬油 = 5茶匙味精 = 5茶匙烏醋,很容易就讓人在無形中攝取過多的鈉。(以下請製表)
每5公克調味品之含鈉量 | |
50毫克以下 |
蔥、薑、蒜、白糖、白醋、肉桂、五香料、甘草粉、白胡椒粉、黑胡椒粉、花椒粉、咖哩粉、辣椒粉、香蒜粉、八角、杏仁露、香草片、山葵粉、油蔥酥、蘑菇醬、香醋、純米醋、高粱醋、沙茶醬、沙拉醬、枸杞、酵母粉。 |
50~100毫克 | 烏醋、蒸肉粉(五香)、芥茉醬、糖醋醬、番茄醬、海苔醬、甜辣醬、甜麵醬 |
100~150毫克 | 烤肉醬、沙茶粉、牛排醬、低鹽壺底油膏、素食烏醋 |
大於150毫克 | 小蘇打粉、味精、低鈉鹽、味精、高鮮味精、美極鮮味露、鮮雞精、大骨汁、醬油、低鹽醬油、無鹽醬油、壺底油精、黑豆蔭油、薏仁醬油、蝦油、醬油膏、醬油露、蠔油、味噌、豆瓣醬、辣椒醬、鹽 |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資訊網 |
因此,可別為了減少鹽的使用,反而增加含鈉量高的調味品,應同時落實少鹽、低鈉的飲食原則。除了在烹調上,酌量使用含鹽、高鈉的調味品,更可以蒸、燉等烹調方式代替醃、燻、醬、滷、漬,不但能保持食物的原有鮮味,也可減少鹽及調味料的用量。當然,醃漬品及重口味的加工食品也在忌食之列。此外,歐陽英老師曾在【食療2分法】四週降三高提到,善用一些天然調味料,除了幫助控制鈉的攝取量,還能享用到食物的甘醇原味:
鮮味調味料:草菇、海帶、蔬菜…等。
酸味調味料:醋、新鮮檸檬汁、柳橙汁…等。
辛香調味料:蒜、薑、香菜、胡椒、八角、花椒、肉桂、月桂葉、蒔蘿草…等。
糖醋調味料:蘋果、鳳梨、番茄…等。
最後,建議民眾養成閱讀營養標示的習慣,並適量攝取。值得注意的是,市售低鈉醬油或食鹽,含鉀量高,慢性疾病患最好在營養師指導下使用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資訊網、董氏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