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1NI尚未退燒,一旦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打噴嚏、肌肉酸痛、頭痛或極度倦怠感等類流感症狀,很多人都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受到了感染!根據類流感病例通報定義,需同時符合下列三項:
- 突然發病、有發燒(耳溫≧ 38℃)及呼吸道症狀。
- 具有肌肉酸痛、頭痛、極度倦怠感其中一項症狀者。
- 需排除單純性流鼻水、扁桃腺炎與支氣管炎。
雖然國外研究指出,新流感病患中約有四成五不發燒,但在台灣,九成以上的患者有高燒症狀,發燒依舊被視為指標性的判斷條件。但為免虛驚一場,量體溫也要看時機喔!

人體的體溫會受到許多因素產生短暫的變化,例如:剛運動完,體溫可能達37.5~38℃;水分補充不足、過度疲累,也都會有體溫升高情形。一般而言,清晨時體溫較低,傍晚時體溫稍高。因此,要測量正確的體溫,就像量血壓一樣,需休息靜止5分鐘以上,再量才會比較準確。測量前,電子體溫計需歸零,水銀體溫計需甩到35℃以下。
正常的體溫範圍為36.5~37℃之間,不過,嬰幼兒之體溫較成人高,老年人較壯年人低(若低於35℃則屬於體溫過低,反而需要增溫)。另外,使用不同的體溫計、量不同的部位,量出來的體溫值也不太相同,發燒標準建議如下:


臨床上,仍有H1N1患者不會發燒,只會出現鼻塞、流鼻水、打噴嚏等症狀。建議您可至本網生機教室之流感健康專題,利用「流感檢測」中的「如何判斷感冒、過敏或流感」(請做連結)做個簡單的檢測。如判斷結果不理想或有疑慮,請迅速就醫,如果只是過敏或一般感冒,歡迎進入「生機教室」橙館,點選「健康食譜」單元,在「功效」鍵入關鍵字搜尋調養食譜,並且多休息,很快就會康復!
參考資料:行政院衛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