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國民健康局的一項調查,顯示國人對蔬果的攝取量偏低。又逢中秋佳節將至,國民健康局提醒民眾,除掌握少油、少鹽、少糖、高纖的飲食原則外,應攝取足夠份量的蔬菜與水果,少喝含糖飲料,減少熱量攝取。
蔬菜與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除可平衡體內酸鹼值外,還能促進腸胃蠕動、加速腸道中益菌生長、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可預防腦血管疾病;近年來科學家更發現,蔬果中的某些植物性化學成分具有抗癌效果,可降低癌症發生的機會,天天攝取適當蔬果的份量,可促進身體健康及預防慢性疾病。

中秋佳節美食常少不了烤肉,歐陽英老師建議以蒸、煮代替燻、烤,除了比較健康,熱量也低,一樣可以享受美味;而全家團圓吃火鍋,就很有過節的感覺。衛生署亦建議民眾多選用筊白筍、青椒、玉米、香菇等蔬菜,並佐以季節性盛產的水果,如:柚子、梨子、柿子、葡萄、番石榴等,以攝取足量的纖維、維生素與礦物質等。
不過,任何飲食都需適量,切勿暴飲暴食,應保有健康飲食、營養均衡之觀念。例如,文旦雖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及維生素C,但每200公克(相當於拳頭大的文旦1個,或白柚2片)含有64大卡的熱量。過量的攝取文旦除了會吃進過多的熱量外,也可能出現消化不良的現象;此外,文旦及白柚的鉀含量高(每200公克文旦含有220毫克鉀、白柚含有280毫克鉀),腎臟病患者若因病情需要限制鉀離子時,應避免食用。因此,衛生署建議國人1日攝取2份水果即可。
用餐後,剛好可以跟家人一起步行、騎自行車運動一下。可別小看走路!研究指出連續步行10分鐘以上,有益心肺功能,連續步行20分鐘以上,可燃燒體內多餘脂肪,如果日行萬步就可消耗體內300大卡熱量。國民健康局呼籲大家,節慶期間飲食仍要均衡適量,加上適當的身體活動,中秋佳節就能過得盡興又健康。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