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酸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屬於維生素B群之一,由於會隨尿液排出,無法儲存在體內,必須每天補充。每天補充足量的葉酸能降低乳癌、大腸癌之罹患率,還能保護心血管,預防巨球性貧血與老人癡呆症,不只是孕婦專屬的營養補充,更適合各年齡層攝取。

葉酸本身並無毒性,即使大量攝取也無害,但劑量過高時會影響對維生素B12的判斷,因為葉酸與維生素B12都肩負著形成紅血球的任務(缺乏葉酸的貧血是巨球性貧血,缺乏維生素B12的貧血為惡性貧血,兩者不足都會出現舌炎、神經炎等症狀),便會發生超量的葉酸“掩護”維生素B12不足的事實,因而誤開處方,引起腦神經病變。此外,如果攝取超過每日建議量的100倍以上,有可能引起痙攣,也可能對腎臟不利。因此,葉酸每日的攝取量不宜超過1000微克。
衛生署所建議的葉酸參考攝取量為400微克;另外,針對各個生命期與年齡層的葉酸參考攝取量如下:

事實上,國人的平均攝取量約為250~300微克,仍嫌不足。一般說來,蔬菜攝取不足或消化吸收能力差都會導致葉酸缺乏。像隨著年齡增長,吸收營養的能力自然減弱,其他還有慢性酗酒、避孕藥、抗痙攣藥物、磺胺類抗生素…等,也會造成葉酸不足。尤其是酒精,對葉酸的「殺傷力」更大。而不同年齡層也需要葉酸予以「階段性」的幫助。
生命期 | 綜合缺乏症狀 | 不同生命期主訴症狀 | 葉酸的幫助 |
嬰兒期 | 虛弱、萎縮性舌炎、腹瀉、腸胃不適、生長遲緩、貧血、高同胱胺酸血症 |
胎兒神經管缺陷畸形、唇顎裂、先天性尿道異常 |
葉酸有助於胎兒的血液形成與腦部、脊柱之神經發育;不足便會導致神經管發育不全。所以,媽媽必須多吃綠色蔬菜及五穀類,來獲得對寶寶發育最重要的葉酸。 |
兒童期 | 成長發育、預防慢性病 | 缺乏葉酸會造成貧血、生長遲緩等問題,而且葉酸參與 DNA合成和胺基酸代謝的反應,與細胞分裂有關,並且能促進孩子腦力與學習力。 | |
青少年 | ‧葉酸對人的食慾、胃酸產生、紅血球生成均有影響,適當補充葉酸可以改善月經失調。並且能改善因貧血所伴隨的虛弱、疲勞、注意力難集中、急躁易怒、頭痛、心悸和呼吸短促等現象。 ‧青春期的男女都愛美,多採高蛋白質食物來減重,這時極需要補充足夠的葉酸、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B2(重複,刪除)等維生素B群,來參與體內胺基酸的新陳代謝工作;此外,還能預防慢性病的形成。 |
||
成年與老年 | 心血管疾病、老年癡呆症 | ‧心血管患者血液中的同胱胺酸數值皆偏高,而同胱胺酸會使血管內壁傷痕累累,增加心血管的風險。葉酸與維生素B6及B12會抵消同胱胺酸對血管壁的傷害。 ‧國外研究指出,缺乏葉酸與B12 等維生素B等營養素, 可能會增加罹患老年癡呆症的機率。 |
|
孕哺期 | 流產 | 孕婦是最需要補充葉酸的族群。孕婦在懷孕前一個月到懷孕第四個月都應該充分攝取足夠的葉酸,以確保胎兒的健康。而若是前一胎發生神經管缺損的問題,則每日的葉酸攝取量更應該增加至到4毫克(即4000微克)左右。 |
蔬菜與水果類是國人攝取葉酸的主要食物來源,尤其是綠葉蔬菜,其中以菠菜含量最高;水果中的葉酸以香蕉、橘子、香瓜等較多,但含量有限。事實上,植物性食物中的葉酸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加上蔬菜中的葉酸會隨著儲存時間長及烹調過程而流失。因此,光是靠日常飲食較難達到一般成人400微克的建議量,尤其是孕婦,以及吸菸者,都在增加攝取量之列。而一般人所補充的綜合維生素,雖內含葉酸,但劑量不足,營養師通常會建議再另外補充葉酸單體。
參考資料: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資訊網、董氏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