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也有這種經驗?前一天既沒運動傷害,也沒有發生嚴重碰撞,可是一大早醒來,兩腿的關節處,也許是膝蓋、腳指、腳踝等處,卻出現了嚴重腫脹與疼痛。也許您不願相信,但上述情形有很高的機率是「痛風」所引起的。
Q:什麼是痛風?
痛風是一種代謝異常的疾病,主因是由於體內普林代謝紊亂,導致血液中尿酸過高,進而與鈉結合成了「尿酸結晶」,並沉積於關節部位,造成急性關節炎。發炎的部位會有很明顯的紅腫、發熱,同時出現劇烈的疼痛感。
雖然痛風狀況會在發作後,因飲食、體內代謝、藥物控制等獲得緩解。但並無法預期何時又會再發作,即使有時尿酸值正常,仍有發作的可能。
Q:哪些族群容易罹患痛風?
痛風的發生和體質有很直接的因素。如果身體代謝異常,排泄尿酸的功能不好,便很容易使它轉變成「尿酸結晶」,同時在不同的關節出現沉積的情形。如果家族親屬中,曾有人有罹患痛風的病例,自己便要特別小心了。另外,根據研究,性別也是一個影響的因素。痛風的病患中,有90%是男性。除此之外,胖子也比瘦子容易有痛風的發作。
另外,以下因素也有可能導致痛風發生:
- 喝酒
- 飢餓
- 飲食不當,吃了太多含普林的食物
- 開刀或受傷
- 較嚴重的疾病(例如中風、感染)
- 特殊藥物(例如利尿劑、阿司匹靈、化療藥物)
Q:痛風發生的情形大致如何?
痛風發作的過程通常相當迅速。患者往往在一覺醒來後,就發現自己的關節痛得難以翻身、下床。除此之外,發炎紅腫的部位還會有明顯的灼熱感。如果發生在膝關節,甚至還有可能會出現關節積水的情形,使得患者連走路、蹲下都會感到困難。
雖然無法預知痛風會發生在哪個關節,但大致上而言,痛風通常一次只會發生在一個關節,其中最常發生在大腳趾的關節,依序為腳踝、膝關節,甚至全身其他部位的關節。
Q:發生痛風時該怎麼因應?
當發生病痛時,首先當然要先尋求專業醫師的治療。同時配合飲食控制,使病情能盡快獲得控制。所以,除了遵照醫生指示之外,痛風發作時病患應多補充水份,使尿酸能盡快排出體外。
當然,保持正常的作息,避免熬夜失眠、注意飲食宜忌,都是痛風患者在平日就該做好的自我調理。
痛風患者的飲食宜忌:
- 多攝取鹼性食物,如:蓮藕、芹菜、番茄、茄子、大黃瓜、胡蘿蔔…等,因尿酸在鹼性體質中易溶解、排出;反之,酸性體質易發生尿酸沉澱而加重病情。
- 每天喝水量至少3000cc以上,幫助尿酸排出體外,避免因痛風而引起的腎結石。
- 適量補充A、B群、C、E等維他命。
- 保持理想體重
- 保護關節,不要絆到腳趾,同時勿穿過緊的鞋子。
- 忌含高普林(purine)的食物,以避免促成高量尿酸,如:海帶、蘆筍、紫菜、銀耳、腰果、優酪乳、啤酒酵母…等。
- 忌以減肥餐方式控制體重,以免因禁食造成細胞分解,將尿酸釋出來。
- 忌飲酒,尤其是啤酒,咖啡及茶可適量飲用。
- 忌高脂及高糖類食物。
- 忌食黃豆、黑豆、綠豆、紅豆、菇菌類 (草菇、香菇、洋菇…等)。
- 忌動物內臟、海產。
當然,生活作息與飲食內容,是調整體質最大的關鍵,而這些都必須針對個人體質,加以規劃方能得到成效。若您欲針對個人體質,規劃專屬生機食譜,可以至紅館運用「量身對症開食譜」,為家人及自己開立專屬個人健康食譜。如有其他疑問,請以電子郵件,或來電詢問。祝福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