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認識:
偏頭痛是一種原因不明、反覆發生的頭痛,每次頭痛持續4至12小時。頭痛的特徵包括:半邊頭痛、抽痛或脹痛,有時伴隨心跳或脈搏跳動,激烈時會噁心嘔吐、怕光怕吵。有些患者在走動、上下樓梯或頭部晃動時都會加劇頭痛。 新的研究發現,偏頭痛是因為內在或外在受到刺激,例如壓力太大、睡眠不足、天候變化或攝取刺激性的食物等,導致神經系統失去平衡,引發腦內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等)改變,進而誘發一系列的疼痛流程,牽涉到腦內三叉神經與血管的交互作用;一方面三叉神經系受神經傳導物質的刺激引發疼痛的感覺,一方面血管系也引發發炎的反應,更加重腫脹與疼痛。 |
疾病營養:
一般認為偏頭痛與遺傳、內分泌和精神情緒因素有關。近年研究發現,不良的飲食方式和飲食習慣也是偏頭痛發病的誘因,進食富含胺酸的食物、酒類和高脂肪食物,易誘發偏頭痛。另外,飲食中攝入鎂不足,造成體內缺鎂,可引起神經細胞功能障礙,也會誘發偏頭痛。鹽也是致頭痛因素,長期攝入過多的鹽,會使腦血管對某些食物高度敏感,而誘發偏頭痛。 |
飲食原則:
|
生活習慣調整:
1、固定的睡眠習慣。 2、維持環境的舒適、沒有雜吵聲,才不會引發偏頭痛。 3、視力保健,偏頭痛發作前會有許多人無法看清楚眼前的事物,或出現光影。 4、季節交替、氣溫突然驟變時,容易引發偏頭痛,要特別注意身體保暖。 5、不要吃止痛藥,因為只能治本無法治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