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認識:
食物的殘渣積留覆蓋在牙齒琺瑯質表面,複雜微生物群集形成牙斑薄膜,蛀牙的細菌便利用食物的殘渣作為營養的來源,不斷地繁殖增長,而此菌膜會降低該處的酸鹼值,一旦遇到低於酸鹼值5.5的環境時,便開始發生「去礦物化」作用,甚至崩解;然而高於此酸鹼值時,便會發生「再礦物化」作用。這個修復過程能否成功,與唾液中礦物質的存在、氟離子的可用量及唾液的流動速率有關,如果「去礦物化」一直佔上風、缺乏「再礦物化」的補償時,齲齒就會進展成看得見的蛀牙。 |
疾病營養:
口腔裡的細菌會和食物殘渣作用形成齒垢、酸性物質,以致牙齒上脫鈣、脫磷,使得琺瑯質、象牙質等慢慢被腐蝕。要預防蛀牙可從三個方向著手:一方面杜絕細菌在口腔內的孳生,二方面清除口腔內的糖分,三方面強化牙齒的結構,如此便可有效防止蛀牙的形成。 |
飲食原則:
|
生活習慣調整:
1、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吃完東西後一定要記得刷牙。 2、勿讓寶寶邊喝奶邊睡覺,以避免奶瓶性齲齒的形成。 3、可使用牙線或牙間刷清除牙縫間的牙垢以減少細菌的附著。 4、定期檢查牙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