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認識:
皮膚並沒有負責癢的神經,然而由於皮膚在發炎時,發炎細胞會釋放一些化學物質,刺激神經而產生癢感。引起皮膚癢的物質最常見的就是組織胺,其他包括P物質、血清素、前列現素E、木瓜酵素等。 可能會引起癢感的常見原因包括: (1)內分泌疾病:甲狀腺疾病,糖尿病等。 (2)肝臟疾病:膽汁鬱積性肝病。 (3)腎病變:腎衰竭,洗腎。 (4)血液系疾病:何杰金氏病、血癌、缺鐵性貧血等。 (5)皮膚疾病:包括各種濕疹、癬、疥瘡、乾皮疾患等。 (6)其他:懷孕、內臟惡性腫瘤等。 皮膚癢可以由很單純到很複雜,甚至致命的病都可能產生。 |
疾病營養:
皮膚癢的發生,主要是因為皮膚炎所致,而造成皮膚炎與過敏、異物接觸、感染等因素有關。改善皮膚癢應從去除發生原因著手。在飲食方面可補充必需脂肪酸來增加皮膚的潤澤,補充維生素維生素E可改善皮膚癢及皮膚乾燥。 |
飲食原則:
|
生活習慣調整:
1、減少使用化學性的清潔用品。 2、避免過度清潔皮膚。 3、不要用太熱的水洗澡。 4、溫差太大、天氣太冷時皮膚容易癢,應讓自已處於常溫中。 5、注意傷口處理,避免感染。 6、選用棉質衣物,避免使用化學洗潔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