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挑食,什麼都吃,身體才會健康!」做父母的總是對孩子這麼說。的確,在正常情況下,不挑食的孩子通常長得高又壯,然而,有些人從小到大,有些食物說不吃就是不吃,原因是「吃不得」,吃了就會有病痛。
有些人在「吃了有益健康」的觀念下,長期勉強吃下某些食物,結果一直感到不舒服,卻不知為什麼。這種不致危及生命、卻百般不適的毛病,是比「食物過敏」症狀輕微的「食物不耐症」(Food intolerance) 。
食物不耐症包括最常見的乳糖不耐症,也就是喝牛奶或其他奶製品會脹氣、腹痛、腹瀉等,但喝發酵過的酸奶卻又不會。其他食物不耐症除了引起腸胃方面的問題,症狀也會反映在呼吸、皮膚、中樞神經系統和骨骼肌肉等,因此氣喘、腹瀉、濕疹、憂鬱和關節炎,有時是食物所引發。

據英國的研究,食物不耐症的原因包括:缺乏某種特殊酵素(遺傳使然)、所攝取的營養不足、免疫系統受損,而壓力和疾病,甚至環境污染,也都會引發食物不耐症。
日常食物中容易引發食物不耐症的,包括豬肉、雞肉、牛奶、羊奶、蛋、小麥、大麥、酵母、燕麥、蘑菇、蘋果、萵苣、大豆、可可豆、咖啡、蝦、鮭魚、鱈魚、比目魚、番茄、葡萄柚等,而食物中某些天然的化學成分如嘌呤、胺類等,以及食品添加物中的防腐劑、色素、抗氧化劑等,也可能引發食物不耐症。

值得注意的是:人體對食物不耐症有驚人的耐受力,也許你對某些食物早就有耐受上的問題,但你的身體一直都在設法應付,所以你並不會有異樣的感覺;但當有一天,身體耐受到了某個臨界點,再也無法繼續下去時,症狀就發生了。這就好比一般人體內都可能潛藏若干癌細胞一樣,只要不觸發其快速增長,通常都能獲得「苟安」,一如健康人。
對於原因複雜的食物不耐症,目前醫學上還沒有簡易的檢驗方法,英國的專家認為,西醫的訓練通常是根據症狀來治療,例如妳出疹子、偏頭痛或關節疼痛,他們通常會直接開具可以緩解這些症狀的藥物處方,而不會想到可能有其潛在的原因:可能是食物使然。

更何況,食物不耐症可能是日積月累而終於出現症狀,即使你懷疑是飲食因素,告訴醫師你最近吃了些什麼,醫師也很難據此找出病因。因此,對於屬於「疑難雜症」的飲食不耐症,患者細心地長期自我觀察,並試著進行飲食調整是有必要的。此外,維持正常作息,並適度運動,則有助於抑制症狀的發作。
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食物不耐症,若及早發現,可以防範小病變大病;例如小孩可能因喝牛奶引發結腸炎,大人卻可能引發嚴重的客隆氏症(Crohn's disease),不可不慎。
![]() |
![]() |
![]() |
![]() |
不能喝牛奶,就吃優格 有乳糖不耐症的人,通常不能喝牛奶~會引起腹脹、腹瀉等症狀,但將牛奶發酵成優格之後,就可以安心食用。以下介紹一道歐陽英老師設計的「草莓鳳梨優酪乳」,不但不會引起食物不耐症狀,還能補充營養抗病清腸呢!最重要的是,它很美味喔!
我們提供以下食譜給您參考: 草莓鳳梨優酪乳
材料:草莓8個、鳳梨200g、優酪乳200cc
做法:1:將草莓洗淨去蒂,鳳梨去皮切塊。
2:所有材料放進果汁機,拌勻即可。
功效:補鈣質、清腸道、抗病毒。
貼心小叮嚀:
1.尿蛋白異常、尿素氮異常、肌酸酐異常、尿毒症、洗腎、腎功能不全、腎癌忌食。
2.喝六天停一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