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1月流感高峰期 本季首例流感重症 發病3天死亡 - 歐陽英養生談 - 歐陽英樂活生機網
免費註冊
登錄
简体
健康講堂視頻 生機教室 演講與活動 生機推廣中心 心情彩虹館
生機新知
歐陽英健康食譜
食譜影音教學
對症驗方
生機食材
能量全餐
首頁 > 生機教室 > 生機新知 > 歐陽英養生談 > 進入11月流感高峰期 本季首例流感重症 發病3天死亡
文章搜尋      文章標題  文章內容  關鍵字 

熱門健康新聞

歐陽英養生談

常見疾病調養

臨危急救單元

各種疾病宜忌

營養分析表
健康主題
進入11月流感高峰期 本季首例流感重症 發病3天死亡 作者:歐陽英老師 點閱率:2152
發佈時間:2008/10/24 17:24:23
調整字體大小:






      台灣出現本季流感重症死亡首例,一名75歲老婦從發病到死亡只有三天!10月13號發病,出現呼吸困難咳嗽與發燒等症狀,隔天檢驗出肺炎轉進加護病房,之後併發心肌炎、敗血性休克與心臟衰竭,發病第三天便不幸過世。此個案所感染的是A型流感病毒H3型,剛好在今年疫苗可預防的型態。

      流感流行季是採跨年計算,今年流行季是從六月到明年七月,十一月起進入流行高峰。根據疾管局監測資料,目前流感流行情況已有上升趨勢,主要以B型流感為主,其次為A型流感病毒H3亞型。

      行政院衛生署呼籲民眾應儘速接種流感疫苗,特別是年滿6個月至3歲、65歲以上的高危險群。而75歲以上老人,今年還可同時免費接種一劑肺炎鏈球菌疫苗。至於一般民眾,也可適時自費接種流感疫苗,為預防流感多一層保護,減少重症發生。




      流行性感冒簡稱為流感,是由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分為A、B、C三型,其中A型最常造成全球的大流行,台灣今年則多感染B型病毒,而C型病毒則較少造成人類生病。

      流感病毒屬正黏液病毒科,是一種內含八個基因段的RNA病毒,一般以其外套膜上的兩種醣蛋白為分型標準:血球凝集素(HA)和神經胺酸酶(NA)。到目前為止,一共發現15種HA(H1~H15)和9種NA(N1~N9)。

      流感病毒可經由突變與基因重組而形成「變種」,使得即使原本有抗體的人反覆得病。A型流感病毒表面特有的蛋白質抗原包括H(主要為Hl、H2、H3)以及N(Nl、N2)來構成A型病毒的亞型,例如此次死亡案例與襲擊亞洲的禽流感皆屬A型病毒。




      流感與一般感冒皆為病毒感染所致,但是病毒種類不一樣,一般感冒為由一百多種以上會導致上呼吸道感染之病毒所引起,而流感則為由一種名為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所致的,且病毒容易發生突變,所以會在短時間內使很多民眾同時受到感染,有時會爆發世界大流行或地區流行,故有「流行性感冒」之稱。

      對於高危險群病患─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幼童來說,流感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其併發症。由於症狀與一般感冒相似,延誤對症治療,因而產生致命威脅。


      在此,茲將流感與一般感冒的比較整理列表如下: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  一般感冒(Cold)
流行期
一年四季都可能會發生,但是以秋冬時節天氣變冷時最易發生流行,主要為每年十月至隔年三月 無季節性
發病速度 突然 漸進
感染部位 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
全身症狀 全身症狀重而呼吸道症狀輕 局部症狀重
發燒 常見且溫度超過38.3℃,持續3~4天
較少
咳嗽 有時會很嚴重 乾咳
頭痛 嚴重 較少
肌肉痛 嚴重(背部和腿部最明顯) 輕微
鼻塞 經常 經常
打噴嚏 經常 經常
喉嚨痛 經常 經常
虛弱倦怠感 持續10~14天 輕微或不會
病程 1~2週或更長(不包括併發症) 4~10天
病癒後之免疫期 可維持8~12個月 1個月左右


      因應流感流行期即將來臨,提前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疾病管制局也呼籲大眾,要勤洗手,維持居家環境的清潔與通風,感染者應配戴口罩,避免擴大傳染。此外,食療的治本效果讓您從日常飲食中提高抵抗力,健康地度過流行感冒季節。有關流感的相關報導,可至本網橙館「生機新知」文章搜尋,以獲得更多的流感知識與因應之道。



(每年需接種一次)

接種對象 接種方式 接種部位 接種劑量
≧36個月兒童及成人       肌肉或皮下注射
上臂三角肌 0.5cc
6至35個月兒童 肌肉或皮下注射 大腿前外側部位 0.25cc
註:8歲以下兒童,若未曾感染過流感或未接種過流感疫苗,可於間隔四星期後施打第二劑





 


參考資料:

瀏覽總數:32952599
服務導覽 | 會員中心 | 關於本站 | 關於歐陽英老師 | 加入我的最愛 | 樂活連結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www.oyoung.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最佳解析度 1024*768
(本網站皆經營養師認證)
本網站僅提供飲食調養的資訊,有病痛發生時,必須先找醫生診療。
「有病求醫診治時,若能探求病因,同時改善錯誤的生活作息與飲食內容,病才會好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