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謂食慾不振就是沒有想吃東西的慾望,可能是過勞、緊張,讓人最直接的連想是腸胃出了問題,如慢性胃炎、胃脹、便秘,也可能是感冒、過度減肥、憂鬱症以及懷孕初期的孕婦等。
食慾不振會造成體重減輕,常因疾病或心理因素引起體內分解代謝增加,而消化吸收功能卻有障礙所致。
(一)疾病因素:
1) 口腔及咽喉疾病:
口腔內部炎症常引起攝食時疼痛而食慾減少,如口腔炎、牙痛、下頷骨髓炎,機能性損傷、咽喉癌、結核等均能使攝食減少。
2) 胃腸道疾病:
胃腸道阻塞、痙攣、炎性病變、癌症等或其他疾病,引起嚴重的噁心、嘔吐導致食慾不振。
3)肝臟疾病:
肝臟是許多營養素新陳代謝中心,當肝功能受損會使機能發生錯亂,而發生食慾不振。
4)內分泌紊亂:
腦下垂體、腎上腺皮質、甲狀腺、胰島疾病,可使體內代謝失調,影響食慾。
5)藥物因素:
長期服用如磺胺藥、水楊酸製劑、氯化銨等,及食慾減退藥。
(二)心理因素:例如悲傷、生氣、神經性厭食症、壓力等,這些症狀都與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的失常有關。
無論如何,長期的食慾不振會導致厭食症,進而威脅到生命,不得不謹慎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