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獲衛生署健康食品認證的知名茶飲,日前被媒體踢爆兒茶素含量不足,標示不符,所謂的消脂功效令人懷疑。為此,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於13日會同轄區衛生局人員針對該類產品進行稽查檢驗,若有不符健康食品管理法相關規定,將依該法對違規廠商進行處分,以保障民眾消費權益。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目前標榜含兒茶素成分,並通過衛生署查驗登記、核發衛署健食字號許可證的健康食品共有6種產品,均屬茶飲料類。依健康食品管理法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健康食品若經衛生機關查獲確有保健功效成分不足情形,將處以新臺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而在健康食品之安全衛生管理部分,若製造工廠有不符健康食品工廠良好作業規範者,則處以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衛生署呼籲業者,在取得產品許可後,仍需持續進行檢驗品質管理,維持產品保健功效成分含量,以符合規定。
茶葉中含有豐富的兒茶素(Catechins),有助於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且迎合國人喝茶習慣,因而成為最受歡迎的飲料首選。要是擔心市售飲料所含的兒茶素不足或不明,自己泡的便能確保「品質」。一般而言,兒茶素的含量以夏茶最高、依序是春茶、秋茶,冬茶最低;若以茶葉種類來說,以未發酵的綠茶為最高。另外,由於兒茶素一遇到高溫,保健功效就會大打折扣,所以,泡茶的茶溫最好維持在攝氏70~80度;或者採冷泡處理,才能攝取到兒茶素的營養成分。


蘋果日報2010.1.13「消脂茶飲標示不實」、行政院衛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