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認識:
當心臟冠狀動脈內壁粥狀硬化形成的硬塊破裂,使得大量血栓形成,並迅速阻塞血流,以致供應心臟肌肉的血流和氧氣突然中斷,而發生局部或廣泛的組織壞死,稱為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就是部分心臟肌肉沒有血液供應,若無立即治療,就會導致心臟面臨壞死的危險,影響心臟功能。心肌梗塞也叫心臟病發作,或是冠狀動脈栓塞。 |
疾病營養:
飲食中膽固醇、油脂、鹽分、糖分等攝取過量時,容易使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堆積在血管壁上,使得血管變窄、彈性變差,血液流動受阻,因而造成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當脂蛋白堆積在心臟的血管壁時,就會造成心肌梗塞。 |
飲食原則:
1.減少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動物性油脂,改用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性油脂。 2.減少鈉的攝取,多用新鮮食材,避免醃製類食物及調味料的使用。 3.避免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蛋黃、內臟類等。 4.適量補充ω-3脂肪酸。 |
生活習慣調整:
1.戒菸。避免暴露於二手菸的環境。 2.養成運動的習慣。 3.規律的生活坐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勞累。 4.避免壓力並適當紓壓。 5.定期量測血壓。 |
延伸閱讀:
心臟病急救
壓力造成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