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認識:
過敏是屬於一種免疫病理反應,當人體吸入、服入或接觸某些過敏原時,體內巨細胞釋放出大量的組織胺,導致皮膚出現紅腫、痛癢、乾屑、脫皮甚至丘疹等症狀。此類皮膚不一定敏感,而出現症狀也是間斷性的,俗稱“過敏”。 造成皮膚過敏原因為:
|
疾病營養:
皮膚過敏主要是因為身體接觸過敏原後引發免疫反應,造成皮膚紅、腫、癢、發炎的情形。飲食中若攝取含有過敏原的食物時會引發皮膚過敏;皮膚若與金屬物質、香水、化妝品、化學藥劑、有毒植物、昆蟲等接觸,也容易造成皮膚過敏;另外冷熱天氣的刺激、壓力、感染、免疫功能失調、腸道疾病等,也都是造成皮膚過敏的原因。改善皮膚過敏最重要的是去除過敏原、改善腸道及免疫機能, 飲食上可採無麩質飲食、避免奶製品的攝取,以降低皮膚過敏的發生率。 |
飲食原則:
|
生活習慣調整:
1、注意居家環境的清潔以免灰塵、塵?造成過敏。 2、避免在太陽下劇烈運動,因流汗會加重癢的感覺。 3、冬天天氣乾冷時,可適量使用純天然無添加的乳液,以避免皮膚龜裂脫皮。 4、穿著以純棉材質為主,避免羊毛、尼龍的衣服以免刺激皮膚。 5、避免洗太熱的熱水澡或使用藥皂。 6、避免接觸清潔劑、洗碗精、消毒水、洗衣粉、衣物柔軟精等化學製品。 7、避免穿戴珠寶、首鉓。 8、保持愉快心情、適當紓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