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認識:
毛髮有生長週期性,由生長期不斷製造黑色素,衰退期黑色素細胞也隨之退化,而不再製造黑色素,而進入休止期,之後毛髮脫落而重新進入生長期。 在每個毛囊根部約有75~100個極為活躍之黑色素細胞,這些黑色素細胞在頭髮生長期不斷製造黑色素,產生我們所見到的頭髮顏色。 根據研究,人體合成黑色素的細胞數目,在30歲後每10年減少8~20% 因此白髮常是老化的最初現象,也是老化最普遍的現象。 據統計,白髮的出現的時間,一般說來白種人在20歲左右就會出現白髮,到34歲前後就會有明顯的白髮;黃種人大約在30歲左右才會出現白髮;黑種人要到45歲左右才會由灰逐漸變白。雖然依個別差異,頭髮由黑轉白一般前後約有10年差異,不過到 50歲時,50%的人白髮已佔50%。在日本,男性白髮出現的時間稍早﹝30~34歲﹞,但女性則晚 5年。 |
疾病營養:
白髮的產生主要與黑色素母細胞的死亡有關,產生的原因有很多,在飲食方面與蛋白質的缺乏、維生素B群、微量元素的不足有關,故在飲食方面應多注意此類營養素的補充。中醫的理論認為肝、腎功能不佳,氣血循環不良也容易造成白髮的產生,所以飲食調整也可從此方向著手。有研究發現,身體的抗氧化酵素catalase(觸?)不足,會使得過氧化氫沒有辦法轉化成水和氧釋放出來,因而干擾黑色素的生成,使頭髮變白。 |
飲食原則:
1、素食者應注意蛋白質的品質,宜攝取全穀類食物及各種豆類。 2、攝取啤酒酵母可補充維生素B群。 3、黑芝麻、黑豆、何首烏是中醫所推崇的黑髮食物。 4、蛋奶素者宜補充優酪乳以增加蛋白質、維生素B群的攝取量。 5、攝取足夠的蔬菜、水果,以避免維生素、礦物質的缺乏。 6、攝取富含酪胺酸的食物,可幫助黑色素的生成,如南瓜子、杏仁等堅果類食物。 |
生活習慣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