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紫外線加抗氧化食物 可保護眼睛健康 - 歐陽英養生談 - 歐陽英樂活生機網
免費註冊
登錄
简体
健康講堂視頻 生機教室 演講與活動 生機推廣中心 心情彩虹館
生機新知
歐陽英健康食譜
食譜影音教學
對症驗方
生機食材
能量全餐
首頁 > 生機教室 > 生機新知 > 歐陽英養生談 > 預防紫外線加抗氧化食物 可保護眼睛健康
文章搜尋      文章標題  文章內容  關鍵字 

熱門健康新聞

歐陽英養生談

常見疾病調養

臨危急救單元

各種疾病宜忌

營養分析表
健康主題
相關文章列表
預防紫外線加抗氧化食物 可保護眼睛健康 作者:歐陽英老師 點閱率:3315
發佈時間:2008/10/22 00:44:00
調整字體大小:







      時下許多年輕人的臉頰與耳朵上,經常出現紅疹,大家都以為是長青春痘,卻總是時好時壞,一再復發,令人傷透腦筋。現在,原因找出來了,原來是手機惹的禍。

      英國皮膚科醫師協會(The British Association of Dermatologists)指出,這現象常見於長時間使用行動電話的人;因為許多手機的聽筒、外蓋、按鈕、Logo,甚至液晶螢幕的金屬外框、都含有鎳的成分,會引起皮膚過敏。

      這項發現,是起於越來越多人的臉頰與耳朵上有不明原因、屢治不好的紅疹,促使科學家們去探求原因~主導這項研究的是美國羅德島州布朗大學的研究人員。他們發現,市售約有半數手機都含有鎳的成分。別以為接上耳機就沒事~耳機也會含鎳,也同樣會引起皮膚過敏。

      值得注意的是,因使用含鎳手機而引起皮膚過敏的人,以女性居多。研究人員發現,女性若是曾配戴含鎳的珠寶首飾,再來使用含鎳的手機,過敏的程度會更嚴重,有些人甚至常按鍵的手指頭,都會有紅疹出現。

      所以,減少使用行動電話的次數、儘量縮短通話的時間,不但能夠降低電磁波輻射的傷害,還能保護皮膚呢!





      造成老年人視力大幅衰退甚至失明的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眼睛視網膜黃斑部退化。現在,研究指出,在陽光強烈的時候,外出戴上墨鏡(否則也得戴上寬邊帽),日常三餐多攝取含抗氧化成分的蔬果,就能保護視力健康。

      別以為65歲以上才算老年人,研究發現,過去因年老才會出現的眼睛黃斑部退化,如今至少提前了十年~也就是說,55歲甚至剛剛步入中年,都可能面臨這方面的問題。所以,美國克利夫蘭大學醫學中心的眼科醫師Julie Belkin強調,以墨鏡遮陽,無論如何非常有必要,因為可以阻擋會傷害黃斑部的藍光(blue light,最靠近紫外線,波長介於400~ 500nm之間),均衡而含抗氧化成分的蔬果,也能遏止黃斑部退化。

      倫敦衛生及熱帶醫學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 Tropical Medicine) 以4500名平均年齡73歲左右的歐洲人為對象的研究發現,很少吃抗氧化食物的老年人,約有25%無法抵擋陽光中的藍色光,他們的眼睛很容易受到傷害。

      因而,人在步入中年之後,就要常攝取抗氧化物,如維生素C、E、類胡蘿蔔素(如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及鋅;「一日五蔬果」,從各種顏色的食物中攝取上述營養素,就能幫助眼睛維持健康。
(註:藍光亦普遍存在於一般照明設備及電腦螢幕;專家指出,打電腦時如能配戴黃色濾光鏡片,即可有效避免藍光傷害,又能減輕眼睛疲勞。)





      像肉桂、丁香這些天然香料,不只有調味作用,讓食物更可口,對糖尿病人的健康也大有幫助呢!

      根據最新一期《藥用食物期刊》的報導,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用肉桂、丁香等天然香料調理糖尿病人的食物,有助於控制病情,因為這些香料可以抑制“糖化”(glycation)的進行,而糖化和糖尿病人體內的發炎及組織受損密切相關。

      對於這項新發現,美國糖尿病協會的國家發言人Lona Sandon表示認同,他說天然香料含豐富的抗氧化成分,的確可以降血糖,但究竟該攝取多少,則是另一個必須研究的重點。
文章主題 作者 發表時間
歐陽英養生談 預防紫外線加抗氧化食物 可保護眼睛健康 歐陽英老師 2008/10/22 00:44:00
熱門健康新聞 千萬不要與手機共眠! 本網編輯部 2010/11/03 16:55:22
熱門健康新聞 少用手機,讓寶寶贏在起跑點! 本網編輯部 2010/12/13 14:00:21
熱門健康新聞 WHO:手機會致癌!如何防範? 本網編輯部 2011/08/05 00:00:00

瀏覽總數:33355923
服務導覽 | 會員中心 | 關於本站 | 關於歐陽英老師 | 加入我的最愛 | 樂活連結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www.oyoung.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最佳解析度 1024*768
(本網站皆經營養師認證)
本網站僅提供飲食調養的資訊,有病痛發生時,必須先找醫生診療。
「有病求醫診治時,若能探求病因,同時改善錯誤的生活作息與飲食內容,病才會好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