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紋」是獨一無二的,「體味」也沒有相同者。據10月底《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PLoS) 網路版報導,美國費城Monell中心的科學家發現,人的獨特氣味,即使是食用了味道濃重的食物,也都無法加以掩蓋,這意味著,「體味」不但可以在警方辦案緝兇上提供幫助,也可作為某些疾病的追蹤線索。
(註:PLoS是一個由科學家和醫師組成的非營利機構,免費提供全球科學和醫學文獻供大眾使用。Monell中心則是一個非營利性的跨學科獨立科學組織,致力於有關味覺、嗅覺和化學物刺激的基礎研究。)
據Monell中心的行為生物學家暨資深專欄作者Gary Beauchamp博士指出,哺乳類動物(包括人類、老鼠、貓、狗…等)都有不同的體味,找不到體味完全相同者;這不同的體味,動物的鼻子有分辨功能,科學儀器也可加以辨識;像經過訓練的老鼠(被稱為嗅鼠),就能藉由體味精確分辨出不同的老鼠,化學分析儀器則是檢視尿液中有機揮發物的MHC基因排列(體味是透過體液如汗液、尿液傳輸),來辨識氣味,這種儀器也可測出吃了什麼食物。
名為MHC的這組基因,使得哺乳類動物各自有不同的體味,這組基因也參與免疫系統的運作。所以,當體味改變,也象徵免疫系統出了問題,相關疾病症狀會跟著出現。
所以,當有人告訴你,你最近「特別有味道」時,除了反省自己的衛生習慣是否維持良好之外,也要注意健康是否出了問題。對身邊的人也是一樣,當嗅出特別的氣味時,如果不是「没洗頭」或「没洗澡」,就該陪他(她)去做個健康檢查了。

健康的準媽媽,才能孕育健康的寶寶,所以,一旦準備懷孕,或已經懷孕的婦女,不但要注意生活作息與飲食,嚴格做到禁菸、禁酒,也要儘量遠離任何含咖啡因的食物,否則腹中胎兒一定會受害。《英國醫學期刊》網路版發表最新的一項研究指出,咖啡因對胎兒發育的影響,遠遠超出一般人的想像。
這項研究所指的咖啡因,其食物來源非常廣泛,除了咖啡,還包括茶、可樂、巧克力、可可和某些處方藥物。這項研究是由英國萊斯特大學的Justin Konje博士和他的團隊所提出,研究參與的對象是2003年9月~2006年6月在英國兩個大型教學醫院生產、平均年齡30歲、懷孕8~12週的2,645名孕婦。研究人員使用一種名為CAT的「咖啡因評量儀」,紀錄孕婦在前四週和整個孕期中,從各種食物來源可能攝取到的咖啡因;另外,也從唾液樣本去測量每一個人對咖啡因新陳代謝的狀況。
研究人員發現,孕婦們在整個孕期中所攝取到的咖啡因,每天平均是159毫克,比英國食物標準局(UK government's Food Standards Agency)所建議的每天300毫克低得多。孕婦們所攝取的咖啡因,62%來自茶,14%來自咖啡,來自可樂、巧克力和軟性飲料的咖啡因分別是12%、8%和2%。
參加這項研究的絕大多數婦女都是足月生產,嬰兒的平均體重是3,450公克,其中有4%嬰兒早產,0.3%胎死腹中,0.7%流產。研究人員進一步追蹤發現,孕婦咖啡因攝取量高,會直接反映在胎兒生長異常上。比起咖啡因每天攝取不到100毫克的孕婦,那些每天平均攝取100~199毫克的孕婦,胎兒體重過輕的風險會增加20%,攝取200~299毫克咖啡因者,風險會增加到50%。
就以嬰兒體重來看,每天攝取咖啡因超過100毫克(相當於一杯咖啡),頭三個月胎兒的體重會減少34~59克,中間三個月會減少24~74克,最後三個月減少66~89克。值得注意的是:對咖啡因代謝得越快的孕婦,胎兒所受的影響也就越大。如果每天攝取的咖啡因超過200毫克,胎兒出生時的體重很容易就會低於3,000公克這個基準,不得不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