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內部的黏膜發炎時就是胃炎的症狀,當發炎時間太長而無法製造胃酸時,會阻礙維生素B12的吸收,而導致無法再製造紅血球,最後引發貧血。
胃部發炎,多半是不當的飲食習慣所引起,像常喝過熱、過冰冷的飲品、抽煙過多、吃過量的刺激物如辣椒、大蒜、芥末、胡椒、咖啡、烈酒…等食物,再加上暴飲暴食,愛吃油膩煎炸或精緻加工食物,情緒惡劣或長期服用不當藥物等,都易導致胃方面的毛病,若不節制加以調整飲食習慣,恐怕會造成胃部發炎甚至潰瘍。
胃炎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當吃到不乾淨或腐敗的食物,所引發的稱為急性,會持續一至兩天,若沒有徹底治療,細菌仍留在體內,持續腹瀉達兩週以上,就會轉為慢性腸胃炎。
無論那一型的腸胃炎,一旦發生時,除了要禁止所有的刺激性食物外,還要多補充水分,以防脫水所產生的口乾、嘴裂,且有發燒者還可以借由排尿將熱散去,達到退燒。嚴重時要補充鐵和維生素B12,預防產生惡性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