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認識:
冬季癢,又稱為冬季濕疹或乾燥性濕疹。 皮膚的水分主要是來自體內血液循環供給,在冬天因天氣冷,血管收縮,水分供給減少;此外天氣冷也會使皮膚出油量減少,使得皮膚表面沒有足夠的皮脂來防止水分蒸發;再加上外界的濕度低,皮膚的水分更容易散失在空氣中,造成皮膚的乾燥;乾燥的皮膚與厚重的衣物、棉被接觸摩擦、刺激後,極易產生皮膚的搔癢,在搔抓後形成濕疹。 |
疾病營養:
冬季癢的發生,在營養素的攝取方面,主要與維生素A和維生素B群的缺乏較相關。缺乏維生素A會導致鱗狀皮膚。 |
飲食原則:
1.均衡飲食,多吃含硫的食物,如大蒜、洋蔥、蘆筍等,可幫助皮膚保持年輕。 2.多吃富含β葫蘿蔔素的蔬果,如胡蘿蔔、番茄等。 3.攝取足夠的必需脂肪酸,避免油炸及動物性脂肪,可選擇冷壓植物油。亦可使用適量的冷壓植物 油作為天然的皮膚保溼劑。 4.減少飲酒和咖啡因飲食,因其具有利尿作用,會導致皮膚水分流失。 5.攝取足夠的水分。 |
生活習慣調整:
1.皮膚搔癢時,勿用手抓,可以用手輕拍,或以冷毛巾冰敷,減輕搔癢症狀。 2.避免過度沐浴,少用肥皂及清潔劑,如此可避免皮膚過於乾燥;另洗澡時用溫水,並使用洗淨力溫和、PH值中性之肥皂或沐浴乳。 3.沐浴及皮膚清潔後,立刻適量使用不含藥性、香精、防腐劑之潤膚劑,如凡 士林、乳液等。 4.手部濕疹應減少接觸水、刺激性物質,做家事時應戴防水手套,內襯棉質的手套;脫掉手套後, 需以清水沖洗乾淨,手部可塗抹潤膚劑保護皮膚。 5.避免穿著過緊、粗糙、羊毛及尼龍類衣物,最好穿棉質的衣服。 6.室內避免養貓、狗、鳥等寵物,以減少來自動物皮毛之過敏原。 7. 常常清掃家中環境,使用空氣過濾器並定期更換濾紙,以減少塵蹣及黴菌生長。 8.儘量少用香水、芳香劑、蚊香、樟腦丸、殺蟲劑等刺激性物質。 9.避免暴露於過冷、過熱或過乾燥的環境下。 10.避免食用會讓皮膚症狀加劇的食物。 11.勿自行購買藥物塗抹,應配合醫師處方並找出引起皮膚炎症的原因,才能有效預防及治療。 |
延伸閱讀:
冬季的飲食原則
冬季對症飲料
冰冷冬季,如何換個煥發“好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