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
別  名:琵琶果、金丸、虛桔、臘兄。
台灣產季:11月~5月
性  味:味甘、酸,性涼;歸肺、胃經
主要營養:醣類、蘋果酸、維生素A、P、類胡蘿蔔素、檸檬酸、鈣、
     磷、鉀等。
食療功效:保護眼睛、護膚、防癌、抗老、助消化、止咳化痰。枇杷
     富含類胡蘿蔔素,有助於維持視力與肌膚健康、促進胎兒
     發育;其中蘋果酸與檸檬酸可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多酚
     物質可預防老化、癌症與一些慢性病;並具有清肺、潤燥
     、止咳、暖胃功效。
小叮嚀:1. 不可與燒烤的肉類一起吃,以免患熱病。
    2. 痰濕內盛、脾虛滑瀉者不宜多吃。
食養食譜:1. 枇杷銀耳羹 
     2. 枇杷鳳梨汁
【青梅】
別  名:果梅、酸梅、梅子
台灣產季:3月~5月
性  味:味酸、性平;歸胃、肺、大腸經
主要營養:檸檬酸、蘋果酸、酒石酸、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
     、維生素B12、鈣、磷、鐵、鈉、錳、鎂、鉀。
食療功效:青梅為強鹼食物,會使血液保持微鹼性,可促進新陳代謝,
     可消除體內毒素累積產生的倦怠感,檸檬酸更可促進鈣質吸
     收,去除體內過多乳酸,使皮膚代謝旺盛。此外,梅子的酸
     味能促進食慾,刺激腸胃蠕動,改善便祕及腹瀉。
小叮嚀:胃酸過多及潰瘍患者不宜食用。
食養食譜:1. 梅子漿 
     2. 甘蔗紫蘇梅汁 
     3. 梅子醋水 
     4. 蘿蔔梅汁糙米奶 
     5. 紫蘇梅汁拌黃瓜 
     6. 梅薑湯 
【桑椹】
別  名:桑果、桑棗、桑實、桑子
台灣產季:4月~6月
性  味:味甘、酸,性寒;歸心、肝、腎經
主要營養:醣類、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多種微量元素、胡蘿蔔素
食療功效:生津、潤腸、主治陰血不足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心悸、
     煩躁失眠、膢膝酸軟、鬚髮早白、大便乾結。桑椹含有烏
     髮素,能使頭髮變得黑而亮澤。
古書記載:《新修本草》記載:「單食,主消渴」;《本草拾遺》言其
     「利五臟關節,通氣血」;《滇南本草》謂其「益腎臟而固
     精,久服黑髮明目」;《隨息居飲食譜》說「滋肝腎,充血
     液,祛風濕,健步覆,息虛風,清虛火」
小叮嚀:1. 未成熟的桑椹不能吃
    2. 熬煮桑椹不可用鐵鍋、鐵器,可用砂鍋、陶瓷鍋。
    3. 桑椹含溶血性過敏物質及透明質酸,過量食用易發生溶血性腸
     炎。
    4. 脾虛腹瀉者不宜食用。
    5. 含糖份高,糖尿病者應忌食。
食養食譜:1. 酸棗仁桑椹汁 
     2. 桑椹枸杞粥 
     3. 桑椹芝麻糊 
     4. 桑椹汁 
【毛豆】
別  名:枝豆
台灣產季:2月~4月
性  味:味甘,性平,入脾,大腸經
主要營養:纖維質、蛋白質、維生素A、B1、C及多種礦物質
食療功效:毛豆含豐富的纖維可促進腸胃的蠕動預防便秘,其中所含灰份
     為鹼性可中和酸性血液,異黃酮類物質可以降低血液中膽固醇
     防止動脈硬化,皂素抗老化降低血液的中性脂肪預防血栓。
小叮嚀:1. 毛豆不耐放易腐壞,應盡早食用。
    2. 鉀含量較高,腎功能不佳者不宜多食。
    3. 普林含量高,不適合尿酸過高、痛風者。
【香椿頭】
別  名:椿芽、春尖葉、椿、紅椿及椿甜樹
台灣產季:4月~10月
性  味:味辛、甘、微苦,性平涼,歸肺、胃、大腸經。
主要營養:富含維生素C、蛋白質、鈣、磷、鉀、胡蘿蔔素
食療功效:有很好的抑菌、殺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傷
     寒桿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都有抑制作用,具
     有清熱利濕、利尿解毒之功效,是輔助治療腸炎、痢疾、泌尿
     系統感染的良藥。
古書記載:《新修本草》記載「主洗瘡疥,風疽」;《食療本草》言其
     「椿芽多食動風,熏十二經脈、五臟六腑,令人神昏血氣微
     。」;《本草綱目》謂其「白禿不生髮,取椿、桃、楸葉心
     搗汁、頻塗之。」;《醫林纂要》言「泄肺逆,燥脾濕,去
     血中濕熱。治泄瀉,久痢,腸風,崩,帶,小便赤數。」
小叮嚀:1. 香椿若頻繁或過量食用,會使得頭腦昏沉。
    2. 有慢性病或脾胃虛寒、長期氣血不通者不宜多食。
    3. 服用四環素類藥物者,不宜食用香椿。
    4. 服用維生素K 時不宜食用香椿,營養會互相抵消。
    5. 香椿鉀含量高,高血鉀症或腎功能不佳者,不宜食用。
食養食譜:1. 香椿拌麵
     2. 香椿拌豆腐 
     3. 香椿紅棗茶 
     4. 香椿綠茶 
【芋頭】
別  名:芋魁、毛芋、土芝、芋艿、芋奶、蹲鴟
台灣產季:11月~4月
性  味:味甘、辛,性平;歸脾、胃經;生用有小毒
主要營養:醣類、膳食纖維、蛋白質、維生素B1、B2、C、鉀、鎂、鐵、
     鈣、磷
食療功效:芋頭富含膳食纖維幫助消化,改善便秘,氟成份可保護牙齒,
     芋頭中有一種天然的多糖類高分子植物膠體及黏液蛋白能增強
     人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抗抵力。
小叮嚀:1. 咳嗽有痰者、脂肪肝、糖尿病、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小兒腹瀉
     、過敏體質者不宜食用。 
    2. 含小毒,不可生吃,熟食亦不宜過量,否則易引起悶氣或腸胃
     滯積。食用時避免喝過多水,以免造成腹部不適。 
    3. 為產氣食物,胃脹胃寒者不宜多食。 
    4. 芋頭含有草酸鹼黏液,削皮時若碰到皮膚會引起過敏、發癢,
     此時只要將芋頭洗淨後,連皮加水煮至滾,熄火後燜3分鐘,
     再加點冷水,待冷卻再剝皮便無此困擾。
食養食譜:1. 芋頭地瓜湯 
     2. 蘆薈芋頭果凍 
     3. 芋頭補血年糕 
參考資料:
<中醫談蔬果食療功效與禁忌>
<吃對食物健康100分>
<食物酸鹼速查輕圖典>
<食物性味寒熱功效速查輕圖典>
<食物是最好的藥細說國家衛生部推薦的87種藥食兩用食物>
<買菜學堂,開課了!>
<蔬菜食療小百科>
<吃對食物健康100分>
農業知識網/農糧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