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縣路竹鄉一座養雞場於十月下旬發生不明病例,採樣檢體送家畜衛生試驗所檢驗之後,一度被認定為H5N2高病原性病毒,但專家學者認為無法判定,決議再次採樣送驗,及至十二月廿日,經農委會專家小組會議公布結果,確定為「禽流感病毒」。
此次農委會啟動最高規格的禽流感防疫措施,比照高病原H5N2病毒的防疫措施,將該場雞隻全數銷毀,周圍七十六家養禽場亦全面消毒,經過監控觀測一個多月,沒有再發生任何其他病例。
學者強調,H5N2低病原性病毒與中國大陸爆發的H5N1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株不同,兩者沒有關係,而且H5N2變異成H5N1的可能性很低,民眾不必緊張。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也指出,H5N2流感病毒的感染在禽鳥中常見,低病原性的H5N2對禽類的衝擊小,如果突變為高病原性,也是針對禽類而言。

禽流感,全名鳥禽類流行性感冒,屬於A型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動物傳染病,通常只感染鳥類,少見情況會感染豬。學者表示,禽流感病毒的排列有一百多種,即使是高病原性或H5N1,也只有部分種類的病毒有害雞隻或人類,H5N2突變為H5N1的機率極低,通常是兩種病毒同時感染於同一個細胞才有可能變異,但這種狀況很難發生。
禽流感病毒一般有兩種型式,包括高病原性(highly pathogenic AI)與低病原性(low-pathogenic AI),係由家禽種群中的毒性不同所判定。高病原性人類與鳥禽皆具殺傷力,低病原性的威脅性則較小,頂多使禽類出現輕度呼吸道症狀、食量減少、產蛋量下降,最嚴重的情況是鳥禽發生零星死亡。像此次路竹死雞案例,養雞場的雞隻實際死亡率不到百分之三,與「高病原性」百分之七十五的死亡率相距頗大。而H5N2禽流感,不論病原的病毒高低,只會造成雞鴨死亡;會傳染人類的是H5N1的高病原性病毒。

候鳥是禽流感病毒重要的轉播者,而且會傳染給許多種動物,包括鳥類、豬、馬、海豹、鯨和人類。鳥類間主要通過呼吸和糞口途徑傳染,而人感染禽流感,乃透過接觸禽鳥糞便或受感染的鳥禽糞便乾掉後,隨灰塵揚起被人吸入;目前還無法證實病毒能在熟肉中存活。
禽流感發生在人類的症狀,與其他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現為發熱、流涕、鼻塞、咳嗽、喉嚨痛、頭痛、全身疲倦、不適感,部分患者可有噁心、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另外,有些患者會出現眼結膜炎、單側或雙側肺炎,少數患者伴隨胸腔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