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衛生署2009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在國人十大死因中,高居第二與第三名(第一名是惡性腫瘤);令人憂慮的是,約有一半的人因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並未接受治療,所以一旦發生心臟或腦血管方面的病變,總是措手不及。在美國,造成死亡的諸多原因中,高血壓也名列前矛。因此,醫學界對「高血壓」的防治,相關研究從未間斷過。2011年3月23日,美國心臟協會發布新聞指出,新的研究發現,「鹽分」雖會引發高血壓,但「運動」則會加以抑制。
可知「鈉」在哪裡?
關於「鹽分」、「運動」與「血壓」三者之間的關係,過去未曾有人探討過。研究小組成員之一,新奧爾良「杜爾大學公共衛生暨熱帶醫學學院」流行病學系主任Dr. Jiang He指出,對於很少運動的人來說,攝取過多鹽分,血壓就會飆高。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高血壓是中風的元兇,而「吃得太鹹」又是高血壓的一大促發因子;「鹹味」係來自礦物質鈉,而鈉不僅存在於食鹽中,在其他食品中也有(如海苔、海帶、紫菜等),所以高血壓患者控制鈉的攝取量,光是減鹽還不夠。
吃太鹹?趕快運動去
美國心臟協會建議,每天鈉的攝取量,必須少於1500mg,才能防止高血壓。所以,當您發現吃得太鹹、鈉的攝取過多時,唯一的辦法是:趕快運動去!運動降血壓的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
為了實際了解運動、食鹽與血壓之間的關係,研究小組徵召了中國北方農村1,900名平均年齡38歲的男女,在研究過程中,他們都未服用降血壓藥物。第一週,所有人每天攝取3,000mg的鈉,接下來的一週,則提高鈉的攝取到每天18,000mg。為了解實驗結果,研究人員每週為大家各測量9次血壓,同時記錄每一個人的運動情形。
何謂「高鹽敏感性」?
從低鈉到高鈉,收縮壓增加5%以上者,即被研究人員評定為「高鹽敏感性」,而運動量最大者,可降低「高鹽敏感性」達38%之多。比起高鹽飲食者,這一組人的血壓更不致升高5%。比起都不運動的人,從事一定運動者,還可降低鹽的敏感性10~17%。這其中的機轉在於:運動可以透過流汗,排除過多的鹽分,運動也可以傳遞一種生理訊息,告知身體去排出過多的鈉,甚至啟動血管放鬆的機制。
減鹽、運動一起來
研究的結論是: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減鹽」與「運動」必須一起來,才能使血壓控制在安全範圍之內,而免除中風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併發風險。
資料來源:
Exercise May Blunt Salt's Effect on Hypertension
延伸閱讀:
鈉在所有食物中的綜合排行榜
運動後「一定要吃」的食物
歐陽英疾病營養: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