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力就像是人體自然形成的一道防護網,能夠幫助人體辨別和消滅外來的病毒、細菌,並且具有處理體內感染、衰老、死亡的細胞或修復受傷的細胞等功能,是維護身體健康的關鍵力。
為寶寶打造免疫力防線
在現在的環境裡,寶寶想要健康快樂成長,必須要面對許多挑戰一!因為一波波腸病毒、新流感、超級病毒的襲擊,加上過敏、氣喘等疾病緊逼在後。寶寶在成長的路上必須不斷過關斬將才能順利健康成長。寶寶能有健康的未來,關鍵在於為寶寶打造一道防禦疾病的免疫力防線,能夠有優質免疫力的防護,就擁有健康的身體,在人生的起跑點上,也就贏了一大步!
破解免疫力的迷思
迷思一:最強的免疫力就是最好的免疫力?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觀念,到底是對還是錯?當病毒趁虛而入,讓寶寶生病,許多父母親都認為這一切是因為免疫力差所造成的,所以免疫力越強越好,只要持續增強孩子的免疫力,孩子也就不會常生病了!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免疫力不好固然不能抵禦外來的病毒、細菌等異物,無法達成排除「異己」的任務,但如果免疫力太強、太敏銳,成為「過敏」,其實對身體健康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
免疫力不是越強越好嗎?其實不然,一旦有外來物侵入,免疫力太強的話,會使免疫力系統過度反應,全面發動攻擊,造成身體嚴重的發炎,或可能波及自己體內的細胞,引起自體免疫力疾病。任意強化免疫力,可能帶來不可預知的結果。所以,聰明、優質、良好的免疫力,可維持體內免疫系統保持最佳平衡狀態,對外排除「異己」的侵犯,對內能清除應淘汰的細胞,能安內也能攘外;維持適當敏銳度的「戰力」,就能保持免疫系統的平衡狀態(而不是一味增強、提升免疫力,寶寶也就能健康不生病。
迷思二:免疫力的好壞來自遺傳,不會受其他因素影響?
如果自己的孩子患有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一般的父母可能都會歸咎於自己遺傳給下一代。其實免疫性疾病必須有先天遺傳體質與後天環境因素的加乘,才可能影響身體健康。千萬不能小看環境因素對免疫力的影響。另外,飲食習慣、壓力因素,許多研究早已證實對於人體免疫力會產生影響。
影響免疫力的環境因素包括:病原體、生活中可能接觸到毒素與致癌物、天氣的改變等;現代人偏愛精緻、美味、高糖、重口味、高油脂的飲食;以及長期處在重大壓力的環境下,這些原因也都可能導致免疫力降低、產生變化進而誘發疾病。
迷思三:發燒百害而無一利?一發燒應該想辦法馬上退燒,以免影響身體健康?
有句老話說:「小孩發燒一次,聰明一次。」但是現代的父母親顯然不這麼認為,只要寶寶一發燒,就會要求醫生開藥方、打針,希望馬上退燒。然而,發燒並非如一般人所想的那樣百害而無一利!
看發燒,中醫西醫有交集
就中醫的觀點來看,寶寶體內的熱比成人更足夠,一旦寒邪侵犯身體,就會供出熱來驅除有害物質;就西醫的觀點,發燒是對某種病毒有免疫力。所以,偶而寶寶發燒,並不是只有壞處,在每次發燒的過程中,孩子的免疫力也在逐步調節、慢慢健壯當中。最近已經有醫學研究證實,發燒能夠調節免疫力,促進身體健康,甚至世界衛生組織也提出呼籲,不要隨便對孩童投以退燒藥!
發燒雖然可能帶來健全免疫系統的好處,但是對於原先已經罹患神經系統、代謝、心肺等疾病,以及發燒超過40℃的寶寶來說,發燒反而會進一步摧殘身體,這時必須立刻先想辦法讓身體降溫。
資料來源:
寶寶這樣吃最健康:歐陽英老師的全方位嬰幼兒健康飲食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