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 - 常見疾病調養 - 歐陽英樂活生機網
免費註冊
登錄
简体
健康講堂視頻 生機教室 演講與活動 生機推廣中心 心情彩虹館
生機新知
歐陽英健康食譜
食譜影音教學
對症驗方
生機食材
能量全餐
首頁 > 生機教室 > 生機新知 > 常見疾病調養 > 濕疹
文章搜尋      文章標題  文章內容  關鍵字 

熱門健康新聞

歐陽英養生談

常見疾病調養

臨危急救單元

各種疾病宜忌

營養分析表
健康主題
相關文章列表
濕疹 作者:歐陽英老師 點閱率:13914
發佈時間:2008/03/14 00:14:50
調整字體大小:

  濕疹屬一種常見皮膚炎性的皮膚病,其發病的部位介於表皮和真皮表層。此症的特點為自覺性的劇烈痕癢,皮膚出現紅色丘疹或紅斑,並且會逐漸增多及增生到不同的部位。

  濕疹最忌用手去抓癢,因為手指間的細菌會讓濕疹症狀更為惡化與棘手。濕疹有時會融合成一大片,並伴有流水、糜爛、結痂…等,病情時常會反覆不定。就西醫而言,濕疹是很難根治的病症。

  濕疹發病的部位通常在頭、臉部位,並會蔓延到頸、肩、背、四肢或身體其他部位。如果患者是幼童,則會因極度的癢而顯得煩躁不安,夜間可能因為哭鬧而影響睡眠。


急性濕疹 發病迅速。症狀為:丘疹、丘庖疹、水皰、糜爛、汁液滲出…等。這類型的濕疹可能會蔓延全身。
亞急性濕疹 為急性炎症減輕後的症狀。皮膚開始結痂,剩下少量的丘庖症、水皰及糜爛部位,但是這個時候仍然有劇烈的痕癢。
慢性濕疹 此症狀是由急性濕疹和亞急性濕疹反覆發作而轉變出來的,皮膚這時候會顯得粗糙,有抓痕、結痂,並在病發的部分外圍有丘皰症。



內在因素

  1. 患者本身具有過敏性體質,容易因為環境因素而發病。
  2. 患者本身的消化系統出現問題,也可能引發濕疹。
  3. 睡眠不足或失眠,因為過度的疲勞也會引發濕疹。
  4. 精神緊張,心情不穩定,情緒變化等,這些都可能引起新陳代謝和內分泌問題而造成濕疹。
外在因素
  1. 飲食習慣問題。海鮮、辛辣食品、菸酒等,都會影響身體免疫系統的運作。
  2. 環境與衛生問題。花粉、灰塵、天氣變化,以及接觸化學物品、肥皂、洗滌劑等,都可能引發濕疹。
  3. 氣候過度炎熱或濕熱、過寒也會引發濕疹。




    濕疹患者都會有無法忍受的痕癢,影響到個人的生活起居,例如:無法集中精神工作,甚至連睡眠都會受到影響。

濕疹患者需注意事項為:
 盡可能避免用手搔抓患部,不要用熱水或肥皂去清洗患部,以避免對患部產


                生不必要的刺激。
 不可使用具有刺激性的藥物塗抹患部,尤其是含有激素類的藥物,這會使病


                情惡化或症狀反覆出現。
 避免接觸會讓皮膚敏感的物品,如:洗滌液、肥皂、汽油及其他具有高化學


                成分的物品。
 避免穿著毛織或人造纖維的衣著,因為這類的紡織品容易引起皮膚敏感。盡


                量穿著純棉的衣物。
 沐浴洗澡時使用的洗滌液盡量選用非皂配方。避免使用太高溫度的水沖澡,


                因為太高溫的水會快速蒸發而帶走大量表皮的油脂和水分,皮膚會因此而感

                到痕癢;同時在沖涼後,使用乾淨柔軟的毛巾抹乾身體,勿過度用力而刺激

                皮膚。
 發病時,必須使用醫生所開的藥物;如果病情沒有改善,必需告知醫生以做


                進一步的治療。
 注意所處環境的溫度和濕度。避免處於太熱或太乾燥的環境中,保持環境舒


                適,以避免身體排汗過多而加重痕癢程度。
 飲食必須避免各類刺激性的食物,並且戒掉辛辣、菸酒等刺激品。
 學習管理本身情緒和壓力,多多從事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以紓解生活壓


                力。

文章主題 作者 發表時間
常見疾病調養 皮膚過敏 歐陽英老師 2009/07/16 11:21:00
常見疾病調養 灰指甲 歐陽英老師 2009/07/16 11:00:00
各種疾病宜忌 濕疹的飲食原則 歐陽英老師 2008/09/06 16:41:26
常見疾病調養 濕疹 歐陽英老師 2008/03/14 00:14:50
熱門健康新聞 異位性皮膚炎改善之道 本網編輯部 2010/03/22 00:00:00
歐陽英養生談 歐陽英疾病營養:冬季癢 歐陽英老師 2010/12/15 12:00:18

瀏覽總數:32952181
服務導覽 | 會員中心 | 關於本站 | 關於歐陽英老師 | 加入我的最愛 | 樂活連結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www.oyoung.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最佳解析度 1024*768
(本網站皆經營養師認證)
本網站僅提供飲食調養的資訊,有病痛發生時,必須先找醫生診療。
「有病求醫診治時,若能探求病因,同時改善錯誤的生活作息與飲食內容,病才會好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