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小毛病,健康大問題 - 歐陽英養生談 - 歐陽英樂活生機網
免費註冊
登錄
简体
健康講堂視頻 生機教室 演講與活動 生機推廣中心 心情彩虹館
生機新知
歐陽英健康食譜
食譜影音教學
對症驗方
生機食材
能量全餐
首頁 > 生機教室 > 生機新知 > 歐陽英養生談 > 腸道小毛病,健康大問題
文章搜尋      文章標題  文章內容  關鍵字 

熱門健康新聞

歐陽英養生談

常見疾病調養

臨危急救單元

各種疾病宜忌

營養分析表
健康主題
相關文章列表
腸道小毛病,健康大問題 作者:歐陽英老師 點閱率:8582
發佈時間:2009/01/14 15:00:56
調整字體大小:

腸道小毛病,健康大問題

      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工作忙碌緊張,飲食不規則,心理壓力大,以致腸胃道機能障礙者日增。而「便秘」和「腹瀉」正是現代人最常見也最困擾的兩大腸胃問題,堪稱「小毛病、大困擾」。如果腸胃不能做良好吸收,並且把不利於人體的物質排出,想當然爾會衍生出許多健康問題。







健康食療多喝水,幫助排便沒問題

      絕大部份便秘的起因是由於排便的次數過少,或是延誤了排便時機,使得腸道不斷地將糞便中的水分吸收掉,最後糞便就變得乾硬難以排出。大致上可以多吃粗纖維食物,剌激腸道蠕動,如空心菜、地瓜葉、香菇、竹筍等等。也可利用根莖類食物,以增加便量,如地瓜、芋頭等等。但除了以上,最重要的,每日補充足夠的飲水量,才能真正幫助排便順暢。

喝水學問大
      不論健康與否,水分對人體極為重要,正確的喝水態度,應是平常多補充水分,每天都應按照自己的體重喝足夠的水,才能真正「解身體的渴」。



      比方說,五十公斤的人,依其體重乘以40cc,便可算出他一天要喝2000cc的水才算足夠;如果沒有正確、適當的喝法,不但對身體沒有助益,有時還可能造成負面影響。






措手不及的上吐下瀉是怎麼發生的?

      所謂的吃壞肚子其實不只是食物新鮮度的問題,很多人一下吃冷、一下吃熱,而腸道溫度和體溫相當,溫度時高時低會造成不正常蠕動,不但會腹瀉還會引起嘔吐,而這類型的腹瀉,雖然來得急,不過也去得很快,通常瀉一兩次就停了。




好菌與壞菌的抗衡,決定腸道健康與否

      事實上,大多數的腹瀉與便秘都是因為腸道菌叢生態失衡所產生。腹瀉最常見的原因,便是腸道中的壞菌多於好菌,好菌數量不足,無法與壞菌相抗衡,這時勢必要先補充腸道中的益菌,多補充優酪乳及啤酒酵母,平衡腸道菌叢生態。當然,情緒上的壓力、厭乳症或長期使用通便劑時也會引起腹瀉。而這些狀況,都可以利用食療的方式來加以舒緩。



減緩腹瀉症狀食療驗方:

濃茶酸醋飲
材料:濃茶200cc (綠茶、紅茶均可)、米醋10cc
作法:二者混合拌勻,即可飲用。

止瀉薑茶
材料:綠茶5g、乾薑末1g
作法:二者用沸水600cc,沖泡15分鐘,濾渣即可飲用。

山藥焦米粥
材料:新鮮山藥120g、糯小米100g
作法:
1.山藥洗淨、削皮、切丁。
2.糯小米直接先下鍋乾炒20分鐘,然後洗淨再加1000cc水合煮,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續煮成粥,再放入山藥煮至熟爛即可。



減緩便秘症狀食療驗方:

蘆薈木瓜泥
材料:蘆薈30g、寡糖10cc、木瓜250g
作法:
1.蘆薈去外皮只取內部透明的果肉,木瓜去皮去子切塊。
2.所有材料入果汁機,充分拌勻即可。

松仁粥
材料:松子20g、糙米75g
作法:
1.先將松子加水200cc用果汁機打成松子漿。
2.糙米洗淨加水300cc浸泡4小時,再加入松子漿,用電鍋蒸煮至熟爛,即可進食。

潤腸茶
材料:酵素20cc、健康醋10cc、寡糖10cc、蜂蜜10cc
作法:將所有材料,加溫開水300cc,調勻即可飲用。


★更多更精彩的內容,請詳閱紅館——「樂活搶鮮報
文章主題 作者 發表時間
常見疾病調養 現代健康學:2「腹瀉的飲食調養」 歐陽英老師 2009/07/16 11:00:32
歐陽英養生談 腸道小毛病,健康大問題 歐陽英老師 2009/01/14 15:00:56
歐陽英養生談 健康「腸」勝軍~生活篇 歐陽英老師 2009/02/25 00:00:00
歐陽英養生談 健康「腸」勝軍~飲食篇 歐陽英老師 2009/02/26 00:00:00
熱門健康新聞 壓力遠離 腸躁症好得快 本網編輯部 2010/03/22 00:00:00

瀏覽總數:32924377
服務導覽 | 會員中心 | 關於本站 | 關於歐陽英老師 | 加入我的最愛 | 樂活連結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3 www.oyoung.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最佳解析度 1024*768
(本網站皆經營養師認證)
本網站僅提供飲食調養的資訊,有病痛發生時,必須先找醫生診療。
「有病求醫診治時,若能探求病因,同時改善錯誤的生活作息與飲食內容,病才會好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