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拉克所引起的風災與水災,重創南台灣,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於8月12日公布的傷亡統計,目前全台已有67人死亡、61人失蹤、45人受傷;而這項數據還未將瀕臨滅村的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包括在內。
因天然災害所造成之急性壓力常造成倖存者睡眠障礙、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和恐慌症。根據先前921的臨床經驗,災後4週至3到5年都是關鍵期,災民會隨著關注減少、物資撤走而感到失落、痛苦、憤怒、憂鬱…等。因此,唯有正視並落實受災戶的精神照護,才能防止憂鬱症及自殺等悲劇的發生。

1. 睡眠障礙:
患者難以入睡,或無法持續睡眠的異常狀況,如:失眠、創傷後睡眠過度、睡眠呼吸暫停、夜間肌肉陣攣症、反覆性嗜睡症…等。
2. 憂鬱症:
天有不測風雲,壓力是誘發憂鬱症的因子之一,進而對身心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患者情緒狀態呈慢性累積,陸續浮現以下症狀:心情差,生活沒興趣、悲觀、傷感、做事不起勁、注意力不好、沒自信、緊張;反應在生理上的症狀是:體力差、失眠、嚴重頭痛、噁心想吐、呼吸困難…等。根據統計,三分之二的重憂鬱症患者曾有自殺的想法或企圖,其中10% ~ 15%會自殺成功。
3.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指人在遭遇或對抗重大壓力後,其心理狀態產生失調之後遺症;而出現PTSD的主要症狀包括惡夢、性格大變、情感解離、麻木感(情感上的禁慾或疏離感)、失眠、逃避會引發創傷回憶的事物、易怒、過度警覺、失憶和易受驚嚇。自然災難中,有6%-8%的倖存者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而於災後十二至十六個月選擇自殺這條路。
4. 恐慌症:
患者對某些事物或情境會產生莫名的恐懼,因而不自覺地冒汗、顫抖、昏倒、噁心、昏倒、忽冷忽熱、心跳加速,甚至胸痛、呼吸困難…等。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曾就921災後精神重建提出建議,認為可從三方面著手:自我的積極面對、專業醫師診療、親友與志工的扶持。
一、自我的積極面對:想辦法走出來吧!
透過睡眠、營養、運動、社交、休閒活動紓解情緒上的壓力,藉此預防失眠、憂鬱症。此外,獨處時也可利用吶喊、書寫心情來達到放鬆的目的。
二、專業醫師診療:尋求專業或社會救濟
災民如需專家協助,可以到精神科或身心科門診。一般來說,成人常採心理輔導、藥物治療等方式,而兒童最好能會同青少年心智專家,以團體支持或遊戲的方式治療。而這次風災,有些災民不只痛失親人,辛苦建立的家園也付諸流水,也需要來自政府與社會大眾於經濟上的救助。
三、親友與志工的扶持:
可向親友或志工傾訴心中的壓力與煩惱;若您是協助者,請給予安慰、理解及包容;有時,陪伴就是一種沉默的支持力量。
專家建議,想要改善憂鬱、焦慮等情緒問題,先做到放鬆,即吃得好、睡得好、排得好;這三好正是歐陽英老師的強項,近30年來,以生機飲食與自然療法幫助許多人回復健康。若想知道災民如何利用食療,遠離憂鬱,重建身心,歡迎參考「生機新知」單元中的「自我評估:你可有憂鬱症?」、「憂鬱症的飲食調養」等相關報導。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局、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