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論是電視或廣播,和「新聞報導」一樣受關注的,是尾隨其後的「氣象預測」,大多數人都是「看氣象」來決定第二天的穿著與行程,尤其是在季節交替、氣候變幻莫測的日子;因為稍一不慎,病痛就會找上身。的確,每當冷鋒過境、氣溫驟降,醫院就人滿為患。

如何幫助民眾克服壞天氣、維護身體健康?英國健康首長和英國氣象局,聯手擬出了對策,他們試著在北方的約克城(York),以飛行員為對象,展開一項實驗計畫:在氣象預測出冷鋒即將來襲的前十天,即預先通知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者,讓他們及早因應,以免臨時措手不及而引發急症。(備註:英國約克以傑出的建築和兩千年悠久的歷史而聞名,市中心有三十多家博物館和畫廊,也有繁榮的商店街,是個十分熱門的觀光景點。)
英國氣象局的「健康預測臨床指揮官」(Clinical Director of Health Forecasting) William Bird醫師強調,壞天氣不僅會引發呼吸系統的疾病,事實上,下列各種疾病,也很容易受到天氣影響而發作,民眾不可掉以輕心。

對於突如其來的寒冷,我們的身體一時調適不過來,就會引發心臟病和中風。這是由於身體在面對寒冷時,血管會緊縮,使得心肌無力,心臟難以將血液輸送到全身。血管在緊縮的情況下,血液也會變得黏稠起來,容易引發中風。此外,當天氣冷到令人發抖、打寒顫時,膽固醇也會跟著上升,這都是心血管疾病的促發因子。

濕冷的日子,空氣中會佈滿污染原,細菌與病毒也更容易存活,使得氣管炎一觸即發。

別以為天氣變壞,老人家才會感冒、咳嗽,專家指出,因氣候變化而引發的呼吸系統疾病,是不分男女老幼的;這是因為當天氣變冷,我們的身體也會變涼,於是血管開始收縮,免疫系統跟著變弱,呼吸道對於外來病菌的防禦能力也大打折扣,於是感冒、咳嗽就發作了。

關節炎,尤其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在又濕又冷的天氣裡,疼痛會明顯加劇;所以,關節、筋骨受過傷的人常會自嘲是個「自動氣象台」,只要溼度增加或溫度下降,他們的身體就會以「疼痛」來告知。

據《美國頭痛協會期刊》的報導指出,潮濕和冷風很容易引起偏頭痛,尤其是在冷風突然刮起、氣溫突然下降的頭一、兩天,有偏頭痛病史的人,最容易在這個時候引發偏頭痛。《偏頭痛行動協會》(Migraine Action Association)也支持這個論點,但該組織發言人也特別指出,低血壓、高血壓,或是血壓驟升與驟降,也都容易促使偏頭痛發作。如果血壓不穩加上天氣陰晴不定,偏頭痛就更容易發生。

陰霾的天空通常會帶來隂鬱的心情,科學家發現,這是由於有陽光的日子,我們的大腦會分泌一種叫做血清素(serotonin)的「快樂荷爾蒙」,壞天氣則會消耗體內儲存的這種荷爾蒙,使人開心不起來。

在隂冷的雨天過後,老人家跌倒、骨折的機率會大增,英國的數據更高達20倍。所以,醫學專家籲請老人家在壞天氣裡儘量避免出門,如果非出門不可,最好有人陪同。
在時序入冬的濕冷日子裡,遠離疾病之道,其實很簡單:防潮、保暖之外,起居定時、營養均衡,加上適度的運動與紓壓,便能克服壞天氣帶來的考驗,而擁有身心的安適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