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乾不淨,吃了沒病!」這句俗話用在身強體壯、免疫力強的年輕人身上,也許多少有些道理,但對於孕婦、小孩、老人、罹患慢性病,以及免疫系統較弱的人,不乾不淨可就是疾病的緣由,一點也輕忽不得。

有害菌污染的食物被上述族群吃進肚子,一般都是在一到三天內發病,不過專家指出,在吃了含危險細菌的食物之後,快則20分鐘、慢則六星期,在這段時間內,隨時都有可能引發疾病,出現胃痛、嘔吐、腹瀉的症狀,也可能出現類似感冒的發燒與頭痛,甚至全身都會感到疼痛,嚴重的話可能導致死亡。
食物感染的疾病(Foodborne illness)雖然危險性極高,但通常很容易預防,只要注意保持食品衛生,就能使自己及身邊的人免於受害。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特別就這個題目進行專文探討,提出幾個基本原則。

就家庭食物衛生來說,FDA認為必須確實遵守洗淨(Clean)、分隔(Separate)、煮熟(Cook)和冷凍(Chill)四個原則,其中洗淨可以確保乾淨無污染,是食品衛生的第一步。

⊕食物。生冷食物如蔬菜水果要在水中漂洗,不要用肥皂或其他清潔劑,以免將有害人體的化學物質吃進肚子裡,不妨準備一把軟毛小毛刷,將蔬果表面的污垢塵埃刷洗乾淨。
⊕雙手。在料理食物前後,以及上過洗手間、換過尿布、摸過寵物,甚至弄過盆景之後,用熱肥皂水將雙手確實洗淨。
⊕砧板。碗盤。器皿。流理台。在做完一道菜及做下一道菜之前,必須用熱肥皂水將上列東西洗乾淨。|

此外,也要週期性地進行一次廚房消毒,以一茶匙氯漂白劑加在約一公升的水中,將廚房徹底洗淨。FDA的專家以也指出,最好以用過即丟的紙巾擦拭廚房各處,如果要用抹布,記得要常用沸水煮燙,並用肥皂搓洗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