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天的天氣如何?是冷還是熱?會颳風、下雨,還是出太陽?紫外線指數有多高?許多人養成了看氣象報告的習慣,以便預先安排次日的穿著,畢竟氣候變化直接影響健康。
習慣收看氣象報告的人對這些年來全球性的「溫室效應」應該特別瞭解,以往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地區,夏天固然還是熱,卻熱得離譜、熱得漫長,至於冬天,需要穿大衣的日子越來越少,不像冬天的「暖冬」,令人渾身不舒服,於是免疫力較弱的老人與小孩,都得一一向醫師報到。

專家指出,氣候的異常變化,的確直接挑戰人們的免疫系統;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世紀,冬天會越來越短,也越來越暖,至於夏天,一波接一波的熱浪將襲擊整個地球,夏天將不再是短短三個月,而是會向前後延伸,來得早而去得晚,夏日的浪漫將被炙人的熱浪所淹沒。
氣候暖化,不但氣溫高,濕度也高,許多相關疾病就因此襲擊老弱婦孺。這些疾病包括熱中風(heat stroke)、脫水、呼吸和心血管疾病、身體和精神壓力,以及在濕熱環境下特別容易散播的傳染病。

專家預言,在下一個五十年裡,因為天氣熱所導致的死亡事件將大幅增加,尤其是在大城市裡;必須想出辦法來保護體弱的族群,減少他們受到熱浪的衝擊。加拿大科學家認為,可以設法減少建築物的屋頂、牆壁、路面對熱氣的吸收,而讓該吸收熱氣的自然植被發揮作用,這樣才能降低體弱者的罹病率。
此外,高溫和徘徊不去的熱浪也會助長空氣污染,特別是在人多車多的大城市和工業地區,當陽光熱氣與氧化氮(nitrogen oxides)和液態有機化合物等污染源(因石化燃料燃燒而釋放出來)相互作用的結果,會產生一種主成分為地面臭氧(Ground-level ozone)煙霧,因此氣溫越高,煙霧瀰漫的日子也就越多。

在空氣污染嚴重而煙霧瀰漫的日子,氣喘過敏和其他呼吸道疾病特別容易發作,如果再加上高溫濕熱,病例更會明顯增加,尤其是肺臟還在發育、戶外活動時間又遠較成人多的孩童更容易發病,作父母的必須特別注意,必要時得限制孩子在外活動的時間。
氣候異常和空氣污染,小市民無能為力,但起碼得儘量自我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