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醫學專家愛說“Growing Older, Eating Better.”也就是活得越好,要吃得越好。然而,年老氣衰的銀髮族大都很難達到這種要求,造成老人吃不好、營養不良的原因包括下列幾項:
.gif)
許多老人由於缺牙或蛀牙,會避免吃那些必須充分咀嚼的食物,因此長年吃稀飯、麵條,隨便配點菜度日,又沒有補充其他營養品,乃造成營養不良。

老化會使身體對食物養分的吸收減少,甚至因此對原本喜愛的食物不再感興趣,甚至感到厭惡。

關節炎會使老人的身體活動受到限制,老年癡呆會使老人的認知能力受到影響,以致連上街購物、準備飯菜進餐都會發生困難。

許多老人一天要吃好幾種藥,許多藥物會對營養狀態造成負面影響,例如:某些腸胃藥有影響食慾的副作用,緩解關節炎的抗發炎藥會導致腸胃不適,使老人不想進食,含礦油的通便藥會減少身體對某些礦物質的吸收。

人越老,就越不想動,越不動,胃口就越差。然而,美國一項針對療養院平均年齡87歲老人所做的研究顯示,即使是年過八十,也能從運動中受益,這項研究以漸進式阻力運動,明顯地強化了老人的肌肉,連食慾也增加了。

突然獨居或喪偶的老人,很明顯地胃口會變差。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針對剛喪偶的老人和配偶健在的老人的飲食情形,發現喪偶的老人比較不能享受用餐的樂趣,胃口也欠佳,因此較難維持正常的體重。
了解老人營養不良的原因之後,下一步便是拿出積極的行動,以落實「老無老以及人之老」的理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