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人對於食材總是精挑細選,也很注重是否吃得安心、沒有農藥,卻在最後用錯了一個關鍵,健康上發生大漏洞!?問題出在盛裝美味的器皿材質。
以寶寶每天用的奶瓶為例,透明塑膠奶瓶的材質多為聚碳酸脂(PC),當放入熱水,原料中的雙酚A(酚甲烷)便會隨之溶入。生活中隱藏著許多傷害健康與生命的毒素,像這樣的例子隨處可見。在此,提供一些國內食品容器材質的相關知識,方便您聰明選擇,避開毒性的陷阱!

塑膠產品為人類帶來便利,然其延伸的問題卻漸漸浮出檯面!市售常見的塑膠容器材質有六種,其中,PVC在製程中添加了「磷苯二甲酸脂」這種塑化劑,其致癌威脅較為人所知。環保署曾提出簡易辨識的方法,只要查看容器底部,若底部中間有一條直線,就是PVC材質;如是一個圓形、鈕釦大小的凹陷點,就是PET材質。
※環保署塑膠材質編號
底部標示編號 | 材質 | 特性 | 代表性範例 | 使用建議 |
![]() |
PET 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俗稱寶特瓶 |
|
碳酸飲料、茶飲料…等 |
|
![]() |
HDPE 高密度聚乙烯(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
|
沐浴乳、鮮奶…等 | 適合保存食物,請注意耐熱上限 |
![]() |
PVC 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
|
礦泉水、雨衣…等 | 不建議用來裝填食物 |
![]() |
LDPE 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
|
塑膠袋、手扒雞手套…等 | 請注意耐熱上限,但密度低,易附著東西,最好勿重複使用 |
![]() |
PP 聚丙烯(Polypropylene) |
|
果汁、豆漿、微波餐具、免洗餐具…等 | 可微波、加熱、裝熱食 |
![]() |
PS 聚苯乙烯(Polystyrene) |
|
|
禁加熱,別裝熱食 |
![]() |
其他類(OTHERS) |
|
水壺、奶瓶…等 | 因為雙酚A會在第一次使用與長期使用時釋出較多,故可在第一次使用前用熱水或小蘇打粉加溫水反覆清洗,並自然風乾,以降低風險。 如果有任何摔到或刮傷,必須丟棄勿用。 |
塑膠製品最引人非議的,除了環保問題,還有其加熱後,所延伸的致癌可能性。針對致癌物的分類標準,列表如下:
.gif)


千萬別用塑膠袋裝熱食!常見塑膠袋材質為HDPE與LDPE,袋內食物只需微熱(60℃以上),便可能釋出鄰苯二甲酸酯,釋放量與溫度成正比。此外,鄰苯二甲酸酯和雙酚A一樣,同屬致癌性的環境荷爾蒙,於動物實驗上已證實會誘發腫瘤生長。
另外,別以為耐熱塑膠袋就可安心使用,所謂耐熱,是說在耐熱範圍以內,不會變形,並非保證不會釋放有毒物質。所以,建議裝熱食還是選用瓷製、玻璃製碗盤、不鏽鋼餐具,要是包裝的是非流質食物,也可選用紙張,既安心又環保。

市售保鮮膜材質大多為PVDC、PVC和PE三種。雖然PVDC、PVC的耐熱度比PE高,雖然保鮮膜沒有變形、軟化,但前兩者的原料含氯,卻會隨遇熱、加熱而滲入食物中;另外,由於PVC、PVDC保鮮膜皆添加塑化劑,故有在常溫下也會溶出塑化物的說法,目前尚待進一步證實。

雖然保鮮膜受熱後才有可能釋出有毒物質,但專家學者仍強調,不論PE、PVDC或PVC,都是塑膠製品,最好不要讓保鮮膜接觸食物,如要加熱最好拿掉;若非要使用不可,請注意耐熱溫度,以免高溫使保鮮膜融解,讓有毒物質釋出滲入食物。
綜合上述資料得知,熱食用PP,冷飲、保鮮膜用PE,但最安全還是使用瓷製、玻璃製、不鏽鋼的器皿,才能吃得心安無毒!
資料來源:
- 行政院環保署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技術專刊第1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