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談起「鈣」這項營養素,我們很自然地會聯想起骨骼健康,接著「多喝牛奶」、「多吃小魚乾」等念頭便會在腦海裡浮現……然而專家提出警告:在補充鈣質的同時,也須留意其他相關營養素的攝取,否則,你依然會有骨質疏鬆的威脅。

鈣這種礦物質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除了使骨骼結實堅硬之外,也有其他許多功能,包括神經和肌肉運作及血液凝結。當飲食中的鈣含量太低時,體內的鈣會從骨骼流失而支應其他更緊要的用途,而導致骨質疏鬆。由於血液中的鈣被身體所嚴密控制(隨時優先補充血液中所需的鈣),因此人體的含鈣狀況無法以驗
血來衡量。
鈣是如此重要,但在努力補充鈣的同時,也要注意,不能攝取太多的蛋白質和鈉,因為這二者都會造成人體每天鈣質的流失,估計每攝取一克蛋白質,就會從尿液裡多流失大約一毫克的鈣質,每攝取一克鹽(鈉的主要來源)則會增加5到10克的鈣質流失。

另外,由於我們所吃下的鈣,只有10%會被吸收,這意味著我們每攝取一克蛋白質,就得額外攝取10毫克的鈣質以補償損失。然而,若每天攝取的蛋白質不偏高,也就不會造成鈣質流失。
例如年輕的成年人每天僅攝取48克的蛋白質(比目前建議攝取量還低),則幾乎測不到尿液裡的鈣質流失。一般成人的蛋白質建議攝取量是每公斤體重一公克。

我們一天需要多少鈣?從19到50歲是每天1000毫克,51歲或年紀更大,則需要攝取1200毫克。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四十歲以前補充足夠的鈣質,可使骨質密度達到高峰;在存夠骨本之後,到了中老年時,每天攝取四份以上
的含鈣飲食,並規律地做些健走、跑步或有氧舞蹈等負重運動,都有助於強化骨質。
更重要的一點是:低蛋白的素食者,比起攝取高蛋白質的葷食者,其鈣質需要量要低得多;然而專家也提醒,若飲食中攝取的蛋白質太低(一天僅44克左右),對體內鈣的狀態也會有負面的影響。

除了牛奶,專家強調,豆腐也是絕佳的鈣質來源,而豆腐在製作的過程中,用來凝固的物質有二:硫酸鈣(Calcium sulfate)或氯化鎂(magnesium chloride, nigari),而其中用硫酸鈣製造的豆腐可以保留較多的鈣,消費者在購買時不妨仔細看清成分標示。
總之,無論你吃素或吃葷,都少不了鈣,而將鈣、鈉、蛋白質的三角關係安排妥當,是健康的一大要訣。
![]() |
![]() |
![]() |
![]() |
推薦高鈣食譜 香椿拌豆腐 材料: 香椿50g、豆腐2塊、冷壓芝麻油15cc 做 法 1:豆腐洗淨瀝乾水份,切成小塊,放在盤中備用。 2:香椿洗淨汆燙1分鐘,擠乾水分切末,灑在豆腐上,淋上冷壓芝麻油,酌加粗鹽調味即可進食。 功 效 清熱解毒 貼心小叮嚀 1.尿蛋白異常、尿素氮異常、肌酸酐異常、尿毒症、洗腎、腎功能不全、腎癌、尿酸高、痛風忌食。 2.吃六天停一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