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講求順應節氣養生,也就是對的時機吃對的食物,在養生上是事半功倍,依水果的產季及個人的體質分類說明如下:

農曆七月至九月為「秋季」,平均氣溫在攝氏10-22度間。
秋天氣由熱轉涼,早秋熱濕;中秋乾燥;深秋寒涼。因為身體要儲存能量來度過寒冬做準備,因此人體新陳代謝會減緩、抵抗力減弱、皮膚乾燥或身體其他功能失調。所以這時節以滋陰潤燥、偏酸性的食物為主,少攝取辛辣避免燥邪傷害。
秋季水果
|
水果屬性
|
禁忌
|
可改善的症狀
|
柿子
產季7-10月
|
味甘澀
性寒
|
1. 體弱多病,產後、病後和外感風寒、貧血、慢性腸胃炎、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 2. 不可空腹吃,且 一次勿吃太多。 3. 吃柿的當天不要吃蟹,以免引起腹瀉。 4. 不可與醋 或其他酸味重的食物同時吃,因鮮柿含有大量的鞣質,與酸性食物會在胃中凝結成塊。 5. 另外與雞蛋、豆腐、紅薯也不可同時食用。 |
1. 潤肺止咳、化痰、清熱去煩、生津止渴、健脾澀腸、治痢止血、降血壓、緩和痔瘡的腫疼、解酒毒。
2. 柿蒂含有醣類、丹寧、三帖酸和樺樹脂酸等成分,治療呃逆及夜尿有明顯療效。
3. 柿葉可增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利小便通大便、淨化血液使組織細胞活化。
4. 柿霜,性涼味甘,能清熱潤燥,可治喉痛、咽乾、口瘡、口角炎。
|
柚子
產季8-9月
|
味甘酸
性寒
|
1. 腸胃虛弱、體質寒涼者不宜;
2. 貧血多痰者、易腹疼者不宜
|
柚子富含維生素C 故能 清潔血液、 美容養顏 、增強免疫力 、預防壞血病 、消除脂肪 、消除疲勞 、降血壓血糖 、解酒毒 、除口臭、 止咳化痰。
|
梨子
產季6-11月
|
味甘微酸
性涼
|
1. 慢性胃炎、經痛者不宜。
2. 產婦及脾虛溏瀉者禁食。
3. 體質虛寒、寒咳者不宜生吃。
4. 食梨後勿喝熱水否則易腹瀉。
|
1. 具生津解渴、清熱潤肺、止咳化痰。
2. 可改善熱病、咽喉腫痛、便祕、增加心肌活力、降低血壓等功效。
|

農曆十月至十二月為「冬季」,平均氣溫在攝氏15度以下。
冬季由冷轉寒,人體易受寒而得病,因寒冷刺激使身體對病原菌的抵抗力減弱。 另外室內門窗關閉,使得上呼吸道疾病相互感染機會增加。
古文記載「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指的是冬天要調養身體免疫力夠,春天才不容易生病。此時節陽氣內藏,寒象較明顯,故水果選擇以溫性為原則。
冬季水果
|
水果屬性
|
禁忌
|
可改善的症狀
|
橘子
產季11-2月
|
味酸性寒
|
1. 凡體質寒滯或有過敏性氣喘、寒性咳嗽者不宜食用。
2. 不可連續大量食用,否則會導致皮膚變黃。
|
具開胃理氣 、生津止渴、 解酒 、潤肺袪痰、可降低膽固醇
防中風、 含多種抗癌物質、 可預防胃癌、 大腸癌、 皮膚癌
乳癌。
|
柳橙
產季11-2月
|
味甘性平
|
1. 柳橙甜度甚高,糖尿病患者不宜吃太多。
2. 經常腹瀉、脾胃虛寒,或體弱多並者都不宜進食過量,否則會引發腸胃不適。
3. 風寒感冒、久病者不宜
|
生津止渴 、通乳、 消食開胃 、消除疲勞 、改善肝機能 、消除壓力 、改善便秘、 口渴欲飲 、消化不良、食滯胃脹 、噁心嘔逆。
|
棗子
產季12-2月
|
味甘性平
|
口臭、牙齦浮腫、食積、痰熱、咳嗽、齒常痛等忌食。
|
改善脾胃虛弱 、氣血不足、 貧血 、肺虛咳嗽、 四肢無力、失眠 、血小板減少 、肝炎 、高血壓。
|
蘋果
產季9-12月
|
味甘酸性平微涼
|
1. 胃脾虛寒者不可多食。
2. 吃完蘋果一定要刷牙漱口否則容易蛀牙。
|
1. 健脾開胃、潤肺止咳、生津止渴、止瀉、除煩解暑、降血壓、益智安神。
2. 研究發現蘋果多酚可以抑制LDL膽固醇氧化,並減少膽固醇在血管上形成雙層的保護效果。
3. 美國康乃爾大學研究指出, 蘋果的抽取物質能減緩癌細胞的生長, 發表在<自然>期刊中。
|
![]() |
![]() |
![]() |
![]() |
依據行政院衛生署「每日飲食指南」成人均衡飲食水果建議量,是2份水果大約2個拳頭大小。
吃水果掌握下列原則,讓你健康更加倍:
![]() 高不建議食用。 ![]() 易有使用二氧化硫防止變色的情形。 ![]() ![]() 慎食用,必要時請教家庭醫師或營養師。 ![]() 師。 選擇當季水果農藥低、營養豐富、價格低廉。 |
![]() |
![]() |
![]() |
![]() |
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