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奶喝低脂的,優格吃低脂的,乳酪吃低脂的…為了健康不發胖,現代人都已有了「低脂」的飲食概念,然而這樣還不夠,「低脂」必需落實於日常所吃的其他食物中。
一個人再胖,也少不了要攝取一些脂肪,因為脂肪可供應人體能量和必需脂肪酸,以及幫助吸收脂溶性(fat-soluble)維生素A、D、E、K和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我們多少都需要從食物中攝取脂肪,但某些種類的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會升高膽固醇,增加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反之,不飽和脂肪〈主要存在於蔬菜油中〉則不會升高膽固醇。
脂肪可分為下列幾種,充分了解才知道如何吃出健康:


含高脂肪的乳製品,如乳酪(cheese)、全脂牛奶、乳脂(cream)、奶油(butter)、傳統冰淇淋、生鮮肥肉、加工肉品、家禽的皮和脂肪、豬油、棕櫚油、椰子油等,都含有高飽和脂肪,必需少攝取一些。


食物中含有高膽固醇,會有升高血中膽固醇的傾向,這些食物包括動物肝臟和其他內臟的肉、蛋黃及乳脂肪。


有人稱之為反型脂肪酸或逆態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也會導致血中膽固醇升高,含有這類脂肪酸的食物包括部分高度氫化的蔬菜油,如硬的瑪淇琳〈人造黃油,hard margarine〉和使糕餅鬆脆的起酥油(shortening)等,市售油炸食物和烘焙糕點大都含有高量的這種成分。


脂肪怎麼吃才對?這中間有點學問,可不是「低脂」二字即可涵蓋一切。

不飽和脂肪並不會增加血中膽固醇,不飽和脂肪在蔬菜油、大多數的堅果、橄欖、酪梨和鮭魚中含量豐富。不飽和油類也包含單元不飽和脂肪和多元不飽和脂肪兩種,含高量單元不飽和脂肪的食物包括橄欖油、菜籽油、葵花油和花生油,多元不飽和脂肪的良好食物來源則有大豆、玉米、棉花籽油和一些堅果。鮭魚、鮪魚和鯖魚含有omega-3脂肪酸,科學家正在研究其預防心臟病的功效。
不飽和脂肪酸雖然有益人體健康,專家也要提醒大家,必需適量攝取,以免吃進太多卡路里,反而瘦不下來,而人一胖,健康問題就跟著來。

那麼,我們一天攝取多少脂肪酸最適當?如果每天總卡路里1,600,飽和脂肪最起碼需18克或少於18克,總脂肪攝取53克;若總卡路里2,000,飽和脂肪需20克或少於20克,總脂肪攝取65克;總卡路里2,200,飽和脂肪需24克或少於24克,總脂肪攝取73克;若總卡路里2,500,飽和脂肪需25克或少於25克,總脂肪攝取80克;若總卡路里2,800,飽和脂肪需31克或少於31克,總脂肪攝取93克。
我們一天所需要攝取的脂肪總量,不能超過膽固醇的30%,如果要減少油脂攝取,專家建議不妨從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著手。
脂肪怎麼吃才對?這中間有點學問,可不是「低脂」二字即可涵蓋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