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腸直腸癌的發生:
醫學界至今仍未對大腸直腸癌的病因有一個解說,多數認為與食物及遺傳有關。大腸的基本功能為吸收水分、貯藏大便及排便。食物經過胃及小腸消化吸收就會移向大腸,大腸會把其中的水份及有用的電解質再吸收,留下不被身體吸收的廢物而形成糞便,經由腸的蠕動轉移至直腸。長期累積在直腸的宿便毒素,導致結腸直腸癌是因為結腸或直腸內的細胞異常生長而形成的癌病。癌細胞會持續生長,並逐漸擴散和轉移至身體其他部位。
大腸直腸癌的病因:
(1) 飲食成因:大腸直腸癌的發生與飲食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一般偏好肉食,或攝取過量蛋白質、脂肪等,且飲食上缺乏攝取纖維素,罹患大腸直腸癌機率比一般人都高。
(2) 運動成因:不愛運動者或少運動者,得癌率也偏高。
(3) 家族遺傳:癌症是有遺傳基因,家族有癌症史的人,也比一般人更高機會罹患大腸直癌。
(4) 克隆氏病(Crohn's Disease):患有Crohn's病的腸炎病人,有20倍的機會比正常人容易得到大腸直腸癌。
(5) 家族性瘜肉(Familial Polyposis):患有家族性大腸瘜肉的病患,年齡達到40歲 時,約有80%的病患惡化為大腸直腸癌。
(6) 癌狀家族症候群 (Cancer Family Syndrom):罹患有大腸直腸癌的患者,其家屬(第一近親 )罹患大腸癌死亡的機會高於一般人約3.2倍。
大腸直腸癌的症狀:
早期的大腸直腸癌症狀並不易被察覺,初期可能僅是出血或腹痛,一般人都有忽略此症狀。導致發現時都已是後期或有轉移的現象。大腸直腸癌的症狀包括:
(1) 貧血
(2) 腹痛
(3) 食慾不振
(4) 大便習慣改變,如經常便秘、肛門出血、有血便等
(5) 持續感到疲倦
(6) 噁心、嘔吐、不適
(7) 一直會有便意,排便若太用力,則會有劇痛現象。
(8) 腹部腫塊及淋巴腺腫大
(9) 體重無故下降
若有上述的症狀,且年齡超過50歲者,不可掉以輕心,宜早日前往診斷檢查。
如何預防大腸直腸癌的發生
雖然醫學界仍未證實罹患癌症的成因,但飲食習慣對直腸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將可有效預防直腸癌的機會。
(1) 改變飲食
少吃高脂肪食物、肉類、動物脂肪、煎炸食物等。
(2) 多吃蔬果
多吃蔬果和五穀類食物,天然高纖維的食物,幾乎都是植物性食物。愈粗糙的食物,愈能減少熱量在腸胃內的吸收。平時應以胚芽米飯、五穀雜糧飯、全麥麵包來取代精製穀物的白米、白麵、白麵包;以黃豆、毛豆、豆腐等豆製品為肉類代替品,餐餐都有清爽無油的蔬菜,協助清腸作用。
(3) 避免加工食品
避免高熱量濃縮的加工食品,即太油、太甜、太鹹的精製加工食物。
(4) 多運動
多做運動,平常宜清早或傍晚時分做一小時運動,運動可促進腸胃蠕動,若沒有時間運動,也應盡量多走動,平日宜多步行。可嘗試將車停放在遠處步行到目的地,或盡量避免搭電梯改以走樓梯代替,讓自己爭取機會做運動。
(5) 定期檢查
預防勝於治療,定期檢查身體將可提早發現大腸或直腸內所隱藏的息肉,息肉變成惡性腫瘤需10年的時間,提早發現可增加治癒的機率,為提高早期發現大腸直腸癌的機率,40歲以上的人應每年實施糞便潛血測試一次,必要時則進一步接受大腸內窺鏡檢查。
(6) 多喝水
一天至少八杯水(2500ml)最好是開水、礦泉水二種。湯水及清茶亦可,但不包括濃茶、咖啡、果汁、汽水及任何其他天然或非天然飲料。水份可減緩饑餓感,促進廢物排除,及協助排便。
(7) 均勻攝取營養
吃各種不同種類的食物,例如五穀類、蔬菜類、水果類、豆、蛋、奶類、油脂類,來提供足夠的營養,以利身體正常的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