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生活科學網報導一則研究報告,結論是─饑餓能使人快樂。換句話說,它具有重要的激發因素,促使人產生尋找食物的意圖,頗具進化意味。
這則研究報告發表於2008年7月刊《自然-神經科學》雜誌上,為何飢餓令人快樂?研究發現,當人體開始傳達需要更多熱量的訊息時,饑餓激素(ghrelin)就會上升。而饑餓激素不只促進饑餓感產生,還能讓人變得積極熱切,集中精力地去「覓食」,將快樂誘導出來。另外,壓力大時,饑餓激素水平也會上升,這就是人們面臨壓力時會吃很多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這項動物研究亦顯示,減少20-30%的飯量,可發揮延長壽命、抗衰老的作用

俗話說「餐餐七分飽,健康活到老」。其實,不管是七分飽還是八分飽,請記得掌握─飽食要有所節制的原則,只要順應身體的需要,找出自己覺得舒服的食量即可。基本上,享受美食本身就是件令人快樂的事,多攝取五顏六色、多元化的自然食物,健康更是隨之而來。
想要更快樂嗎?平日多食用悅性食物,自然能維持肉體上的活力、情緒上的平和。所謂的悅性食物,包括大部分的蔬菜(除洋蔥、蒜、蔥、韭菜、菇類外)、水果、糙米、小麥、大麥、燕麥、豆類、堅果、大豆製品、溫和的香料,再搭配以下我們所提供的主食、副食、飲料,就能打造出身心靈皆圓滿的悅性體質。
健康食譜推薦: